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人生苦短,岁月易老

2012/06/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1、人生苦短,岁月易老。一个人如果欲望太多,生命该如何承受重负,人生又怎能获得快乐呢?因此,在人生的旅途,追求一种淡泊,坦然面对生活对你的赐予,包括所有的磨难和不公,用平和淡定的心态去看待社会现实中的一切。做一个真实的自我:无须虚伪,无须奉承,无须圆滑,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2、20岁觉得漂亮真好,30岁觉得年轻真好,40岁觉得当官真好,50岁觉得有钱真好,60岁觉得悠闲真好,70岁觉得没病真好,80岁觉得活着真好。人生不必过于计较: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丑人俊顺眼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贫家富和气就好,谁对谁错理解就好,人这一生平安就好。

3、朋友不一定要门当户对,但一定要同舟共济;不一定要形影不离,但一定要心心相惜;不一定要锦上添花,但一定要雪中送炭;不一定要天天见面,但一定要放在心里。友情最可贵的不是曾一同走过的岁月,友情最难得的是分别以后依然会时时想起。

4、人活一世,其实是一场物质与精神的对垒,是一种困扰与解脱的抗衡。别把人生当作一段物欲的盛宴,当你大肆咀嚼的时候,空耗的只是时光的流逝,其它什么也无法留下;有些东西,要学会思而勿乱;有些情感,要懂得痛而莫恨;有些追逐,要舍得持中有弃;有些浮相,要甘于尘而不染。

5、世界上两种无法真正享受到旅途中快乐的人:一是跟团的人;二是把攻略都查好,然后一丝不苟照做的人。这两种人,他们只是活在别人的生命经验里,就算去到天边也枉然。

6、努力做第三类人:一、有些人头脑中只有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所以问题永远存在,这是抱怨者;二、有些人能够看到问题,并同时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这是管理者;三、有些人在问题出来之前就把问题消灭掉了,这是智慧者;四、有些人没有问题,却自己创造了一堆问题,庸人自扰。

7、不要将自己和他人比,因为每个人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不要将他人追逐的理想变成自己的目标,因为你有你的路,与其眼看着别人的美好,不如用心经营好自己的幸福。当你还可以给予时,不要轻言放弃;当你还可以努力时,不要告诉自己“不可能”;当你主动停止尝试前,没有任何一件事是已经结束的。

8、要斩断自己的退路,才能更好地赢得出路…在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一种斩断自己退路的勇气。因为身后有退路,我们就会心存侥幸和安逸,前行的脚步也会放慢;如果身后无退路,我们就会集中全部精力,勇往直前,为自己赢得出路。

9、幸福其实就在一念之间,当我们看淡了一件事,不去争论是非与得失时,只去感受拥有的经过,就是幸福。

10、年少的时候曾经企盼有地老天荒的爱情,有海枯石烂的情缘。但是,成熟以后,已然明白了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除了生死相许、除了刻骨铭心、除了相濡以沫,其实执子之手、相依相伴也是一种至高境界。

编后语:人活着,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要有眼光。有了眼光,并相应确定应该为之努力的目的和目标,工作就会出现乐趣,这样才有希望最终成为一个事业和生活的成功者,生命就会丰富多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女人和钻石项链的故事

泊桑在小说《项链》里,描写了一个女人和她的钻石项链...

人生唯一不能缺的是什么

1.房子修得再大也是临时住所,只有那个小木匣才是永久...

让年轻人少走弯路的十大忠告

1.买个闹钟,以便按时叫醒你。 自贪睡和不守时,都将成...

生命有限,应积极寻求解脱

大家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也是有限的。人们追...

曾国藩的人生六戒

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

有大企图心,也要做好眼前的事

在中国佛学院,常对学生讲起古人的一句话:志不立,天...

看遍世间,无人不苦

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但可以依靠佛陀宣说的方法解除。...

心有满足,就是最大的财富

现今有些人物质富足、生活奢华,却始终感觉不到快乐,...

「往生西方,是否需—心不乱」的争论

近来在净土同仁间, 酝酿着一场往生西方, 是否需心不乱...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人类所...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让你面对现实

经常听到有人说:佛法就是逃避现实。还有人说,学佛法...

惟贤长老:人间佛教就是以做人为主

人间佛教就是太虚大师最早提出来的人生佛教。信仰佛教...

昌臻法师《重温印光祖师偈语的体会》

一、学佛的目的,是真为生死。了生死的捷径,是念佛求...

如何成为最富有的人

提到富有,我们首先联想到世间的很多很多财富,比如家...

【推荐】不知不觉中我们都成了手机的奴隶

僧团里不让用手机,除了少数执事法师因寺务需要以外,...

分别与不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问: 师父!您说对每一件事都打妄想,那你背后的生死业...

说闲话之害

闲话,既曰闲话,有时是一种废话、空话、谎话,甚至是...

菩萨成就国土,要有两种准备

这一科是与之授记。舍利弗尊者在方便品明白了权实不二...

学佛从受戒开始,要勇争上游

慈舟老法师说,学佛从受戒开始。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

明末高僧蕅益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在讲净土宗的祖师简介,...

舌头告诉你的6个秘密

舌头振颤: 对着镜子吐舌头,如果舌头微微颤动,很可...

淫念生起时该如何对治

虽然我们已经明白了一些道理,但是如果不经过修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