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分别与不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净界法师  2020/06/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分别与不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问:师父!您说对每一件事都打妄想,那你背后的生死业力一定比别人重,因为分别的我法二执最需要第六意识的分别,所以用无分别智去对治它。但是一般人事的因缘又必须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净界法师答:人事的因缘当然要分别了。但是你如果要断除生死业力,又必须无分别。佛教的无分别,我们明天开始讲无分别观,就是怎么去截断生死的业流。无分别它偏重在果报这一块,它在因地是要分别的。就是说“凡事尽心尽力”,这一块要分别。这个事情该怎么做,菩萨应该要善巧分别。但是成败结果,“成败交给业力”,不要在结果上分别。

我们现在的分别是分别错了。众生畏果,菩萨畏因,我们现在都是在结果上分别。佛陀意思就是说,结果不要分别;因地你要如理思惟,要分别。是这个意思了。当然这也很难,对不对?因为我们对成败得失,还是看得很重。

那怎么办呢?忏公师父有个方法,他把人生分两块:五十五岁以前,跟五十五岁以后。他认为一个人到五十五岁,你的人生的因缘也就是这么回事了,能够进步有限,你就开始要加强无分别,人开始要收了。人哪,收尾收得好,比起步好更重要,尤其净土宗很强调收尾,收心。你到五十五岁你再不收心,你这辈子就收不起来了。你心不收,你业力就收不起来,这两个是一体的。你还在攀缘,你的业力就跟着你活动。

我们一个人要面对生活,对不对?但是我们要处理生命。生活是一时的,我们让今生活得好一点,这个是有需要,身安道隆嘛。但是你也要考虑生命的问题,轮回问题。你今生不解决,那么什么时候是个头呢?所以按忏公师父的规划,五十五岁前,重视生活;五十五岁以后,开始处理生命的问题。我觉得从年龄上区分也挺好的。

看看大家有什么意见没有?这一块,生活跟生命。不过,诸位!你要想到一个问题:你觉得你今生的成就是求来的吗,是争来的吗?你说你今生的成功,源于你善于分别,所以才这么多成就。你真的这样认为吗?不是的!其实你不去分别,该是你的还是你的。

但这个道理很深。我们以前总是认为说,人要去分别,要去计较,才会成功。其实我们很多错误的观念误导我们了,其实不对。你能够成功,是因为你有善业力,是你有福报,你不去追求,也会成功。当然我所谓的追求是指去追求结果。

所以你要知道,其实你的快乐跟别人是没有关系的,你是在享受你阿赖耶识的善业,你该有多大福报就有多大福报。

所以无分别智的意思是说,不要把结果看得太重要,因为这一块你没办法改变了,它是一个成熟的业力。唯识的角度是,阿赖耶识变现果报的时候,你要认命,修无分别智;但是第六意识在攀缘造作的时候,你要小心,最好第六意识能够根据你的规划走。它重视因地,放弃果报。它的态度是这样子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不皈依可以学佛吗

问: 我一位在国内很有名的明星朋友对佛法很感兴趣,...

事必躬亲成就不了大事

问: 领导是门艺术。如果弟子做事不积极,让他做不如...

信佛后吃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问: 信佛以后吃长素,家人反对怎么办? 成刚法师答:...

不孝有三的含义是什么

问: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另...

新参四问

一日,一名年轻的学僧前来参问大珠慧海禅师,学僧一见...

「永保初心」的意义

问: 在听您开示的时候有句话叫做永保初心,很受感动...

工作目的是要为社会服务

问: 我有一个问题已经矛盾很久时间了,想问一下老和...

海涛法师《断疑生信》

师父常跟我讲,一个人要出家,最怕什么?最怕没有带着...

世事如落花,心境自空明

拈花一笑心自静 只需拈花一笑,万千心事尽在其中。往...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佛灵僧不灵

阿弥陀佛,诸位吉祥。 今天呢给大家说一个《佛灵僧不灵...

培养自己成为合格的法器

佛法是甘露,但要装在干净的杯子里,如果杯子本身有漏...

新世纪,新伦理

提起道德伦理,也许国人会有些逆反。的确,我们已经接...

念佛人静坐也须念佛

念佛人静坐也须念佛。非外道只静坐而已。念佛行住坐卧...

人生的祸福来自于因果

人在一生中往往有各种不同的遭遇,是祸是福、是苦或是...

「话不投机半句多」是什么原因呢

职场和社会有这样一个共识,你的成功取决于和对方谈话...

不能得不义之财

过去我小的时候,我奶奶给我讲一个故事。讲什么故事呢...

做一次施食等于供养所有世界佛菩萨的功德

每一次有病人要求我加持,我以前会怕怕的,有用吗?但...

做一名优秀的女佛教徒

我们学佛后的女人,应该如何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女,...

助念一个不念佛不发愿的人,能生极乐世界吗

生极乐世界,咱们把它基本的条件掌握住,信心、发愿、...

临终被冤亲债主纠缠,该如何往生

问: 念佛人临命终时被过去世的冤亲债主纠缠,该如何...

做个常不轻菩萨

佛经中一位常不轻菩萨,是我们生活中,学习的榜样!我...

星云大师《佛教的道德观》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们: 我们昨天讲过佛教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