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圣严法师《用惭愧和谦虚来消融自我》

圣严法师  2010/07/3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自我成长的最终目的,在于自我消融,如此才能达到智能无边、慈悲无边,完全没烦恼的境界。可是这样的境界似乎只有佛菩萨才能达到,凡夫能做得到吗?

的确,要做到“自我肯定”或“自我成长”,改变自己的观念,发挥优点,改善缺点,就可以做到。但是“自我消融”就很不容易,因为自我是与生俱来、根深柢固的,怎么消融得了呢?

而且一般人常常动不动就是“我”、“我”、“我”的,根本不知道何谓“无我”,而且还误以为自我消融以后,就不用吃饭、不用睡觉、不需要赚钱、也不需要工作了,其实,这种想法与感受都是错误的。

另外,也有人认为:“无我或是自我消融之后,就是菩萨,就是佛,我们普通人怎么可能成佛,那个层次太高了,我不想达到,我也达不到,想要成佛还早呢!”

一般人要成佛,当然要花很久的时间。凡夫做初发心菩萨还容易,要做大菩萨就很难了。大菩萨是证得无生法忍,且“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烦恼永远静止,慈悲和智能永远在运作。而这样的境界,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请教一位长老:“佛的境界或大菩萨的境界,能不能够解释?能不能够说明?能不能够让我们学习?”他回答说:“你不要做梦!”

想以凡夫的层次来了解佛的境界、佛菩萨的修行,这当然是在做梦!但是我们也知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话,也许现在我们还达不到,但是可以把它当成一个目标,一步一步前进,而且既然曾经有人能达到那个境地,那么谁说我们做不到呢?

当然,要达到那个境地,需要预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可以根据经典里释迦牟尼佛所提出的几种方法,让自己慢慢从“自我成长”过渡到“自我消融”。而方法原则其实很简单,就是少一些自私心,多一些慈悲心;少一些烦恼心,多一些智能心。当有情绪出现时,就要用观念和方法来调整、疏导以及化解,而这个过程就是在“自我消融”了。

自我肯定的同时,一定也要自我消融。有的人常常不经意会表现出骄傲、自负的态度,但是听闻佛法以后,懂得观察和反省自己的缺点,就会有惭愧心,也会变得谦虚;而且想到自己些微的成果和贡献,是由许多人共同促成的,有时是因为“时势造英雄”,靠环境造成的,有时是因为有贵人帮忙才完成的,不全然是因为自己的因素。能够这样想,渐渐就会转变自己的观念,而不再老是觉得自己了不起,傲慢的态度和习气,慢慢地就会转变为谦虚和惭愧。如此,自我就能够减少一点,自我也就消融一点了。

所以,自我消融是要可以用惭愧的心、谦虚的心,而一点一滴地完成。一开始从消融百分之零点零就好,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等到消融到百分之九九点九九九的时候,不就是大菩萨了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用功的入门方法

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

修行不是苦的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告诉我们,修行不是苦的。在《未曾有...

【推荐】净宗修行路上的八种歧途

这八种歧途,第一种是什么?第一种是信不至诚,多求人...

专注做事少成见

在修行中我们的智慧是因为我们的成见给障碍了。要想开...

学佛要实修实证

《大庄严经》里有这么一段记载:从前有兄弟二人同时出...

在物质生活和修行条件之间谨慎取舍

佛在经中讲,佛法兴盛的地方叫做佛法中土。佛在世的时...

慧律法师《改变自己》

佛陀说:“我们要改变自己,有能力才去改变别人。”儒...

要想往生须破三疑闯四关

破三疑 一、疑自己业障太重,恐不能往生: 经云:念佛...

婚姻的暴力

婚姻暴力不是现在才有,在中国历史上,古小说中,都有...

圣严法师《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较》

如果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和别人较量的话,会是很痛苦的...

圣严法师《佛教入门》

如何理解佛教 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论他信不信佛,在日...

如何看待你家的小菩萨

以佛教而言,家庭即是弘法利生的基础,家庭成员关系的...

你只有一个胃

每年的6月24日,股神巴菲特都要吃上一顿天价午餐。此...

宝地谁人有福得而居之

唐代相州(今河北邯郸)人源乾曜,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曾...

犯戒造业的四种原因

佛讲了四种造业或犯戒的原因: 一个是不明理,然后犯戒...

今生错失净土,六道劫数长远

以今生的修行,总有点戒定的功夫,也信点因果,也努力...

学佛者必须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今天作一个简单的开示,在这个开示里并没有你们以前没...

幸福的能源

什么是幸福的能源?就是爱与慈悲。 今天世界上凶杀、...

佛商慈善家曹德旺--低调行善

2011年,陈光标的首善光环随着戏作过头、暴力慈善、捐...

宣化上人:信愿行三资粮

信、愿、行,这是修行净土法门的三资粮。什么叫资粮呢...

悲智双全的小猴子

在一座山林中,有只小猴子,非常天真、无邪、清净,对...

在家人应如何处理佛法和生活工作之间的关系呢

现在很多居士在学习佛法时,往往处理不好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