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贪、嗔、痴

2012/06/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贪、嗔、痴:又名三毒;指毒害出世善心的三种烦恼──贪、嗔、痴。又作三火、三垢、三缚。

贪:是一种染著的心理。所谓染著,就是对自己喜爱的对象产生贪念。贪的表现形式很多,吝啬就是其中之一,贪财的人,不但舍不得将钱财与人分享,甚至舍不得自己享用。骄慢也是其中之一,自恋的人,往往特别贪执自己的长处,觉得高人一等。谄曲还是其中之一,因为贪著别人的财富地位,就去溜须拍马,阿谀奉承。

嗔:是对自己讨厌的对象排斥抗拒,也有很多表现形式。有因厌恶产生的嗔恨,有因嫉妒产生的嗔恨,也有因得不到产生的嗔恨。

痴:是愚痴,如不明事理,不知因果法则,不了解无常、苦空及解脱之道,都属于愚痴的表现。

据《大智度论》卷三十一载,有利益我者生贪欲,违逆我者生嗔恚,此结使不从智生,从狂惑生,故称为痴。此三者为一切烦恼之根本,荼毒众生身心甚剧,能坏出世之善心,故称为三毒。三毒有正、邪之分,如诸佛净土仅有正三毒,无邪三毒。又大藏法数卷十五区分二乘及菩萨各有三毒,二乘者欣求涅槃为贪欲,厌离生死为嗔恚,迷于中道为愚痴;菩萨广求佛法为贪欲,呵恶二乘为嗔恚,未了佛性为愚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宣化上人:贪嗔痴感召三灾

三灾有大小之分,大三灾就是火灾、水灾、风灾,小三灾...

贪嗔痴放不下,八苦离不开的

持戒就是修福!一切不利于众生的事不作,不利于众生的...

能持戒不犯,就没有苦果

出家人头上烧了几个香疤,为什么?还有知道的吗?三坛...

愚人与智者的差别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愚人...

【推荐】佛法智慧与身心健康

据统计显示,近年随着社会节奏加快、生活及各种压力的...

一念观世音菩萨,「三毒」就减轻了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勤修戒定慧 息灭贪嗔痴

勤修戒定慧。要断这个贪心,如果你想修行,如果你贪着...

降伏恶疾,就要先调治身心

坐禅,是调身调心。调身,就不犯杀盗淫;调心,就消灭...

佛教的真理

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

和尚与法师有什么异同

和尚在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教化众生的导师也。梵语阿弥陀...

四大

佛教中的四大主要指佛教术语。指地、水、火、风为四种...

「四不」原则健全我们的人生

我这一生周游世界,云水行脚,到过不少地方,但在今天...

星云大师《为房屋开工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要以兴奋的心情告诉您,○○善士...

阿弥陀佛怜念众生,生生世世不相舍离

【原文】 阿弥陀佛慈悲愿力,遍周法界,普接众生,作大...

过去造了很多恶业,怎样消除这些恐惧

我们过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恶业,想想因果不虚的,如果一...

电脑族的护眼食谱

眼睛干涩不舒,甚至干燥、畏光、视物模糊出现这些症状...

放生会不会刺激了养殖业的发展

问: 现在养殖场动物那么多,你这面放那面养,这样放生...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古语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人心如地,...

海涛法师《佛陀的教诲》

1.锻炼心智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高尚道德的训练,第...

业力大如须弥山,那该如何忏悔

都说众生的业力大如须弥山。须弥山是很大,说是多少多...

居士可以带念佛珠吗

问: 为何要带念佛珠?居士可以带念佛珠吗? 传喜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