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老实念佛的人是什么样的

2012/09/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祖师大德总是苦口婆心劝人“老实念佛”。这句看似简单,实则深妙的箴言,人人道得,却未必人人行得。然而,行人若不能老实念佛,功夫就不可能向上提升,往生就没有把握。那么,我们要问,老实念佛的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本文试作描述,供学人参考。

第一,在在处处践行“老实念佛”,却没有“老实念佛”之想。因为有这个念头,就是我慢,就是烦恼,与佛陀的教诲背道而驰。他们在曰常生活工作中表现得十分慈祥,朴实,不透半点“佛味”。

第二,恒顺众生。小事恒顺,大事也恒顺;重要的事恒顺,不重要的事也恒顺。从来没有生起“众生顺我”之念。假使偶然起念,也能立刻醒悟,立刻修正。他们好像没有什么个性。

第三,不执著佛法,不分别好坏。在他们眼里,不学佛不念佛的人与学佛念佛的人没有什么两样,更不会以为不学佛不念佛的人业障深重。与众共修,不做他想,只是管住自己;不会觉得这人有功夫,那人没有功夫。他们总是那样的慈悲,那样的低调。

第四,常做还债想。身处逆境,遇到挫折,自然生还债想。所谓逆来顺受,甘愿吃亏,不怨天尤人。他们心平气和,不烦不躁。

第五,时时修正心行。心境如水,照彻内外。杂念起,能觉察;行有过,即忏悔。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一有不慎,必定痛改前非。真诚待人,战战兢兢。

第六,心中有佛,随时念佛。嘴上不一定有佛号,心中则必定有佛号。做事认认真真,对人恭恭敬敬。事毕,人去,心中必起佛号。他们沉默寡言,不随便说话。

第七,境界现前,不忘念佛。遇好事,无喜;遇坏事,无忧。恶境现前,不会动心;或者在将动未动之际,赶紧提起佛号,消除不好的情绪。他们与世无争,与人无求。

总之,老实念佛的人,就像虚云老和尚开示的那样:“不起人我分别见,以一声佛号为依持。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二六时中,念念不忘,绵绵密密。”最后,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与无念是同一件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吗

出家也是有苦有乐。苦什么?比如得长期吃素,有的人吃...

用念佛机念经或念佛,作用是一样的吗

问: 请问用念佛机念经或念佛,作用是一样吗?特别是念...

从印祖文钞看佛法与佛学之别及佛法之要

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现代人急功近利,只着眼于眼前利...

幼虎与羊

在日常生活中,环境是培养心性的重要条件,所以,每个...

不入心的「修行」

当我们朝着光亮行走,除了保持好姿态,更别忘记内在的...

海涛法师《在婚姻中修行》

一 1.你可以急着结婚,结果却终其一生活在不幸、争吵...

参禅如何起疑情看话头

参禅用功这一法,首先要明白道理,这个道理呢,就是路...

修行从忍耐开始

法远圆监禅师在未证悟前,与天衣义怀禅师听说叶县地方...

恋西大师:念佛要诀八不必

念阿弥陀,不必除妄想,只要声不绝,决定生安养。 专...

把病苦转为积累资粮和遣除障碍

一.转病苦为道用的重要性 将病苦转为道用,是一个很...

「话不投机半句多」是什么原因呢

职场和社会有这样一个共识,你的成功取决于和对方谈话...

饭要自己吃才能饱,道要自己修才能成

最近听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老居士半夜家里突然有人敲...

施与受,何者比较快乐?

问: 施与受何者比较快乐? 惟觉法师答: 帮助人、救...

修习无常

彻底思维无常可以真正帮助我们迅速地将心转向佛法。一...

和尚与法师有什么异同

和尚在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

圣严法师《佛门?无门!》

佛教徒可分为三等:第一等人,精进修行而心无所求;第...

做一位「施无畏者」

人在和人相处中,最不安的就是畏惧和恐慌,所以观世音...

忍一时之愤,能免百日之灾

你要想平安、想愉快,要先忍辱;一忍,百事都消失了。...

让伤害成为生命的一道养料

有一个农场主为了方便拴牛,在庄园的一棵榆树上箍了一...

慧律法师:什么事都加上一个【无】字

教你一个大智慧,一个无上的法门,一个字,你什么事都...

杀生可以致富,那是前世的福德因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告诉诸比丘们...

紫薯:防癌养生第一高手

紫薯又名黑薯,表皮与普通红薯相似,颜色稍深,内芯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