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

南怀瑾老师  2012/1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一定都会做梦。世界上不做梦的只有两种人:一是至人无梦。至人是得道、成仙、成佛的人,以及有最高智能的人。二是愚人无梦,笨到自己没有思想,那就没有梦了。

我真的碰到过这样一个不做梦的人。六十年前,我从峨眉山闭关下来回到家里,我父亲一个朋友,单独请我吃饭,吃完后拉我到他家楼上去,不让别人听到,他说有个问题问我。

他问:“我听人家说你去得道了!这事别人我都不讲的,因为你得道我才问你。”

我说:“伯伯啊,我没有得道。”

他说:“不管,你要告诉我,什么是梦?”

这个问题把我问得愣住了,我说:“伯伯啊,你没有做过梦吗?”

他说:“没有啊,我六十岁了,没有做过梦啊!不晓得什么叫梦,你们都说做过梦,好奇怪哟!”

可是,他是个大好人,不是愚人。他经常帮助别人,专门做好事的。

我很难对他解释,当时我引导他说:“现在就是梦。现在我们讲话很高兴,你还看着我。但你眼睛闭起来就看不到我,我也不讲话,这个时候梦就没有了。”但他好像似懂非懂。

梦就在开眼闭眼之间,就在脑神经闭合之间,这是非常大的科学了。

释迦牟尼对这门科学讲得最清楚。他说,我们第六意识的思想,弹指之间有九百六十个意识在转动,一昼夜有十三亿的思想在转动,我们自己不知道。现在的医学研究、脑科学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

譬如我们的睡眠,只是脑子一部分休息,另一部分还在活动。所以,人睡着了才会做梦。没有一个人不做梦,只是睡醒时已经忘了。如果对梦有记忆的话,这个人脑子就很特别了。梦是我们第六意识的反映。我们白天有眼睛、耳朵、身体等感官综合起来帮助配合思想,当我们睡着时,眼睛、耳朵、身体都休息了,第六意识作用在人睡着的时候,就变成了梦。也有一些人修道、打坐、冥想、练功时,把身体慢慢放松了,也能出现第六意识的境界,还有脑衰弱、精神病也会有这种现象。

我们知道自己有思想、有感觉,这个是知性。当我们一觉醒过来,第一个是这个东西,那个叫“睡醒了”,很快的,第二个东西—思想来了。是不是这样?

一个人的思想为什么那么多?那些思想都是妄想,也可以叫浮想。这个妄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没有来,讲到“现在”,“现在”已经没有了。

所以你静下来的时候,不要怕妄想多,你的知性看到妄想,就把握这个。前念已过去,未来还没有来,就看着现在。如果你常常这样反省、体会,时间一长,你就会很空灵了。

当你很宁静时,妄想也比较少。忽然一个思想来,明白了一些事,这叫做“觉”。这个“觉”比妄想高得多了,是智能的初步作用,在西方哲学叫做“直觉”,也叫作“直观”。这当然是好的,但也是妄想。如果没有这个妄想,过去已过去,未来还没有来,当下很空灵,没有直觉的妄想,这就叫“智能”、叫“般若”了。

佛学里有一句话:“香象渡河,截断众流”。它比喻人的思想、情绪,是像水流一样连着的。香象就是象王,普通的象是两根象牙,菩萨骑的象王有六根象牙,体形也比一般的象大得多。象王渡过急流时,不转弯走,急流力量那么大,它用身体把急流切开。所以叫“香象渡河,截断众流”。

中国人也有一句俗语形容有勇气的人,叫做“提得起,放得下”。

同样,思想也可以有勇气。我常常告诉人,“想他妈的个屁”,要提得起,放得下,要截断众流,也就没有了。要自己对心念有很大勇气,要有截断众流的勇气。但是,这不是压制。千万不能压制,如果很紧张地硬压住,那对脑神经、对身体都会有妨碍。我倒还有个方法,就是一个人到最伤心的时候,痛哭一场,或者大喊一声,痛苦就没有了。

很多人喜欢唱歌跳舞,就是这些人都很苦闷。物质生活的压迫,他在唱歌跳舞时放松了,可是他没有办法把握。在唱歌跳舞的时候暂时忘了,一回到家还是感觉凄凉。如果他把握到放松空灵的境界,就了不起了。

你一旦身心空灵,就能进入大悲观世音菩萨的境界。你会流下眼泪,那个眼泪不是悲哀也不是欢喜。唐代诗人陈子昂有一句诗,“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独怆然而泣下”的独字,是没有一切人或者只有一个人空灵地在这里,这就是大悲的境界,菩萨的大悲心。

我告诉你们一个经验:当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跑到高山顶上或大沙漠里,非常宁静,自己的眼泪就不晓得怎么会流下来。这不是悲伤也不是喜欢,那是一种无比的宁静的舒服,身体每一部分都自然打开了,心里的痛苦、烦恼什么都没有了。就是古人所谓的“空山夜雨,万籁无声”。只听到空山里雨水拍打树叶的声音,别的什么都没有。那是寂寞的享受,不是钱财能够买得到的。

在这种境界中,没有了身体,人和宇宙合一了。从科学上讲,你把自己脑神经一放松,就很少生病,从而健康长寿了。

所以我的结论告诉大家,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寂寞,不懂得寂寞的享受是没有用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活在世人的心中

明朝的于谦有形容石灰诗云:「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

星云大师:将来要做什么

青少年的时候,同参道友三五成群经常讨论著:「将来要...

用欢喜心看待人生的酸甜苦辣

许多人都感叹,现在的人的脾气越来越大了,因一点小事...

懂得人生哲理,幸福就常在身边

如果生活让你感到疲惫,感到沮丧,细细品读下面的文字...

年轻人压力大,有时烦恼,该如何化解

问: 师父您好,请问年轻人压力大,有时烦恼,如何化...

沉着冷静是人生永远的财富

人的一生总要遇到一些惊险的事情,往往出其不意,防不...

应以什么心态来面对恐惧呢

网友:师父,不久就要去面对让我最害怕的事情了,它会...

饮料中的人生体验

少年多喜欢汽水。它甜,它变化多,少年不识愁滋味,人...

从三个方面谈佛教徒的环保观念

佛教不仅主张对人要慈悲,对生命要尊重,对自然要爱护...

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

佛法教导我们: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就是避免...

真正的生与死

鲁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讲过这样一个富有寓意的故事:...

立即采取行动才是最佳选择

中学生说,将来我毕业,离开家去读大学,那时就好玩了...

修禅要除去比较的心态

有一个学僧道岫,虽然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契悟...

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五个好处

念佛,乃种植善根福德因缘,其功德不可思议。今天能来...

一代高僧玄高法师:愿生恶世中度人出苦海

前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冯翊万年(今陕西西安一带...

修舍己之心,会不会被竞争淘汰

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鼓励竞争的,学习,工作,收入...

势利的世间

世间有富贵贫贱和好运恶运。人的内心也有贪嗔痴和奸恶...

以心的力量来化解与改善

曾经听闻一则故事:有二人去医院拿检查报告,原本,某...

如何修学念佛法门才不至于走弯路

问: 如何修学念佛法门才不至于走弯路? 大安法师答:...

不能只欣求极乐,还要能厌离娑婆

念佛人不是只有念佛,你要培养信愿,所以它是三资粮。...

【推荐】保胎之要重在节欲

作父母的谁都希望子女健康、聪明。要作到这一点,除后...

生命的「仓库」---第八识

第八识等于是我们的一个仓库。当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