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看远、看透、看淡

2012/11/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看远,就是说凡是要看远。怀有宽阔心胸,有长远的目标,不断前进,看万物,穷千里。你看历史上杰出人物,都是怀有宏大的人生奋斗目标,不为眼前小利斤斤计较,不为眼前小事而牵绊了心情,平淡之心,看远的境界。看远是人生的第一境界,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容易。但也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是有自己的远期目标,不会为一点点小事而计较,影响了前行的心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看远,就是说凡事要往远处看,凡事要看远。这样,就会很充实度过每一天,日积月累,就会有进步。

看透,哲学上说,从表象看实质,从现象看本质。现象是纷繁复杂的,而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独特的眼光。有些人看事情,只看事情的表现,看不到事情的本质,常常纠结在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里,不能自拔。影响了决策,影响了生活的向前。而另外一些人,常常可以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这是一种智慧,这是一种悟性。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常常有过人的才智,过人的智慧。他们往往会成为军事家,外交家,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大事。看透,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看透,比看远更深了一层,但又基于看远这一境界之上。

看淡,是人生的第三境界。凡事超然物外,凡事看淡,这是大智慧。可以将功名利禄置身度外,将世间的所有看淡,人生经过沉淀和历练之后,或许才能到达这一境界。看淡,或金钱,或名利,都抛之度外。这是何等气度,何等境界。人生短短数十载,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幸福的归属感,超然物外。看淡,是人生的第三境界。

而这三重境界,是不是人生的三个阶段呢?少年时,看远,有梦想有追求有追求目标。中年时,经历了酸甜苦辣后,更有了看透的智慧。老年时,饱经风霜,看淡了一切。所以,人生有三重境界:看远,看透,看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工作和生活疲于奔命,得不到休息,该怎么办

问: 工作和生活的每一天好像都在疲于奔命,像是战场...

如何对待被社会的各种愚弄和不公

问: 师父我觉得自己被这个社会各种愚弄和待与不公,我...

你连这都不能做,还能做什么

一封信也叫他退学,两封信也叫他退学。 因为家祖父是中...

玫瑰与乞丐

曾经有一个卖花的小姑娘在卖完大部分的玫瑰花之后,就...

何曾生过,又何曾死过

众生的心是很复杂的,实际慢慢地就能体会到,不管我们...

人生的方向该往哪个地方走

完整人生的五个层次,第一生存,第二生意,第三生活,...

文珠法师《佛教与人生》

何谓佛教?何谓人生?佛教对人生的看法如何?佛教与人...

人生需要五性

人生需要五性:德性、悟性、韧性、血性、记性。 第一...

吃红薯讲究多

明代医家李时珍说:海中之人多寿,而食甘薯故也。 红...

浅谈净业三福

一般人都畏苦求乐,希望改变不好的际遇。释迦牟尼佛则...

蕅益大师:参究念佛论

原夫本觉妙明,真如法界,智理无能所之分,依正绝自他...

心律法师:如何教育孩子向善

前些日子网上引起很多网友热议的视频《知道什么叫禽兽...

三条鱼的寓言

三条鱼的寓言十分耐人寻味。古时候,波罗奈河里有三条...

怎样对待学佛人之间的是非

问: 应怎样对待学佛人之间的是非、迷惑?如何搞好团结...

益西彭措堪布:谈谈熟溜病的对治

念《普贤行愿品》是很多人的功课,而且每次上课的前后...

13种不该有的坏个性

常说态度比能力重要,拥有正确的心态与个性,是成功的...

星云大师:用四句话指点处世迷津

我现在用四本佛教的经典,里面四句话贡献给各位。 第...

手淫之人易被人轻贱的6大原因

众所周知,邪淫是很损福报的,贵人若邪淫,则会沦为低...

圣严法师:自见本性,无有差别

一、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六祖坛经》的第十六条说:...

修十大愿王为何能往生极乐世界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

欲得涅槃乐应断轮回因

佛陀有次在王舍城化缘时,途中瞥见一只母猪,佛陀微微...

心志专一 事有所成

年轻时的慧远禅师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