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佛教徒是不甘于受命运拨弄的人

成观法师  2012/12/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何谓佛教徒呢?佛教徒的真义应是:不甘于受命运拨弄的人是真正不愿意随业飘流的人。有一句话:随缘,常常被人误用、褴用,一般凡夫众生大都是随业水飘流,业水飘到哪裹,你就到哪一袅,身不由己,你没办法控制自己,即使明明知道,也只能眼睁睁地受业力驱遣,一点办法也没有。

好比坐在飞快的火车上,从台北到高雄,你中途想在斗六或嘉义下车,那不可能的,因为火车急驰而过,你就是想下,也下不了。这一列车就有如业力之车一般,它有一定的轨迹,带着车上的人及物向前跑。即使你不做任何事,它也还是会带着你继续前进,这就是业力的力量。因为业力的关系,你乘坐在这列业力之车上,不管你如何跑、如何跳、如何走动,你仍然未能离此车一步。

同样的,众生皆是如是受业力之驱使而做种种事、造种种业;然而不论你做什么事,不论多么伟大的事、或多么渺小的事,你都还是在你业力的轨迹范围之中,在你业力的控制之下。如果你不愿意继续再待在这业力之车上,而想要跳出去,除非你有非常特殊超凡的本事,才可能办得到,否则冒然跳车,非死即伤。这就好比你若修行不得善方便,妄想一步登天,就会导致走火入魔一样。

你若想令你的业力之车停下来、或改道,那你必须是大修行的人,且有很大的功德与道力(福德、智慧力)才成。众生的业力是很不可思议的:譬如以天文学来看,我们现在坐在这里静静的,明明是纹风不动,然而我们都知道在这非常寂静的同时,地球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在自转及公转着。而奇妙的是,地球时时刻刻以这么大的速度在转动着,而我们却丝毫不知不觉,并且一点都不受影响,彷佛这个地球真的是寂静的大地!这就可知众生的业力实在不可思议。

再者,地球正在运转时,我们有时是位在下方的,然而为什么我们从来也没有觉得我们是被倒吊着呢?由此可知众生的业力实在不可思议。我也曾经想过蟑螂、蚂蚁、壁虎等,当他们爬在天花板上时,不知会不会觉得自己是倒吊着的?会不会觉得很难过?会不会脑充血?会不会掉下来?这就是 地藏经内所提到的众生业感如是。

刚才在讲佛法修行人如何转变命运时,曾介绍说:转变命运的方法是反熏。如何反熏呢?从闻、思、修中去熏习:先听闻佛法、及看经典,然后思惟其义,最后照着修行。依照这个方法才可能转变业力及命运。

当业力转变时,不只是命运转了,而是整个生命的方向都转变了,甚至整个心与身也都跟着转变了。所以我们常可看到很多学佛的人,当他真正进入状况之后,便有如改头换面般,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不仅是思想及、口语改变,甚至连他的长相也改变了。

所以修行佛法不但可以改业、改命,甚至于可以改相。俗话说:修心改相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为什么呢?因为相由心生,心的状态(心态)如何,几乎一点一滴全都在脸上写着。修行佛法有如此大的好处,其美容的效果甚至远超过化妆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四种学佛的信心

学佛的信心分为四种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不退转信...

一念善心即为佛

印象中,奶奶笃信佛教,每日吃斋念佛,特别信奉观音。...

学佛要先建立因果轮回的理念

我们得到人身了,闻到佛法了,还有修习大乘佛法的因缘...

人人都有佛性,为何还要学佛

问: 人人都本具与佛同等的佛性,为何还要学佛? 证严...

波尔尼仙人的故事

佛陀涅槃后的五百年,有位阿罗汉从迦湿弥罗国,来到犍...

学佛人该有的心态和观念

淡泊明志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吃穿等样...

积德行善才能改变命运

每个人都想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风顺,比如钱财不缺、家庭...

学佛之人对于成功应有的观念

成功应有的观念,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学业能成功,事业...

佛教七七追荐的由来和规矩

我国最早为亡者做七的记录,始于北魏。《北史外戚传》...

非份之财不能要

佛法不离世间法,就生产事业而言,佛法讲正业与净业。...

时常日久揩磨,渐渐明通心地

祖师曾教导我们:时常日久揩磨,渐渐明通心地。我们总...

不要把车看的比生命还重

有人把车看得比生命还重,比如,我在北京时,有一天来...

信守承诺的力量

承诺就是答应别人、对别人所许的诺言,务必兑现,也就...

少施获大福报的僧福田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净住说法,当时城中有九十六...

人生在世,留一点帮助别人

佛经里有一则譬喻故事,在印度有两个妇人,同时得到一...

星云大师《恭敬心是佛心》

五根手指开小组会议,主题是:谁是老大?大拇指首先威...

佛堂必须整洁,才会有功德

若见他人对佛经像有不恭敬者,宜于二人共坐时,细细以...

让我们的心更开放、更宽广、更包容

我们学佛后肯定会与以前不同,在我们的生活中,佛法会...

「怨恨恼怒烦」是疾病来源

清末明初的一个老先生认为,一个人如果你在心性里面若...

七佛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

鸠摩罗什(西元 344-413年),龟兹国人(新疆疏勒),自幼...

念诵楞严咒有场所和时间的限制吗

楞严咒属于佛陀的最佳咒语,有条件的话可以常念不绝,...

显光老和尚:略述天台宗六即佛义

余四十年前,在苏州胥门外小日晖硚放生池(灵岩山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