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往生既得不退转

大安法师  2013/01/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净土法门之所以异于通途法门而被称为“特别法门”或“易行道”者,盖在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慈悲大愿接引众生,而众生则以至诚恳切求生净土的愿望,与阿弥陀佛互为感召,乃得成就见思惑业犹未断除的凡夫众生,亦得往生净土的不可思议的奇特之事。这一不可思议奇特之事,主要在于如《弥陀经》言:“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梵语“阿鞞跋致”,此译“不退转”。是即一得往生西方净土,便能证得“不退转”。不退转有三义:一、位不退转(入圣位);二、行不退转(大乘行);三、念不退转(证法身)。对于我等凡夫来说,首先是“位不退转”,最最至关切要!

“位不退转”,“位”即超脱凡位而入于圣位(此圣位是就三界内藏通二教说),便是了脱了三界内六道轮回的“分段生死”(对界外的“行不退、念不退”过程中的“变易生死”,故说界内为“分段生死”),长揖三界,永别六道,而更不退转。要知道,超脱三界生死,对于发心学佛修行的人来说,这是最为重要的一关,是最不容易解决的一关,当然这是必须突破的一关!

了生脱死是最重要的一关,其意在于:吾人学佛修行,如果今生不能了脱生死,则必定随业受报,即使转生人天,痴福享尽,依旧堕落,苦海茫茫,莫测边涯。说生死问题是最不容易解决的,其意为:即使修行到了发明心地、大彻大悟的地步,倘若见思惑没有断除,便仍然不能超脱生死。断了见惑,方证初果(须陀洹),尚有欲界九品思惑;为断欲界前六品思惑,须经六番生死,方证二果(斯陀含);为断欲界后三品思惑,须经一番生死,方证三果(阿那含),犹有上二界七十二品思惑,须于色界上五净居天(五不还天)经历长时方得断尽,乃证四果(阿罗汉)。至此,方得彻底了脱三界六道的分段生死。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最不容易,简直是不可望亦不可及的。

明白了以上两重意思,分段生死这一关,今生必须突破的意义,则不言自明。佛度众生,最为切要处,便是首先救拔众生,脱离生死苦海。世间一切众苦,无过于生死。“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的通途”,古德早垂明训。而欲求得现生了脱生死,对于我们这样的凡夫来说,若舍弃净土一法,吾人不知其更有如何良策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一句弥陀最方便

一句弥陀最方便 不费工夫不费钱 但求一念无间断 何愁...

得了不治之症该存什么样的心态

问: 如果得了不治之症,念佛功夫还不能伏住烦恼习气...

专修与专念

我们都知道,念佛要专修专念,不能杂修杂念。真正的专...

求生西方后为何要发愿到娑婆度众生

问: 请问法师我们一心祈求生西方,但是为何又发愿要...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哪怕念十声阿弥陀佛都会令我们往...

大智慧人,深悟唯心,必勤念佛

【原文】: 天地万物。皆有始终。有形象。有方隅。有分...

净土得遇之难

佛化众生,随机所感,唯众生善根深厚,方能感动佛陀诞...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

原文: 又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世于人有益...

如何念佛才能算深信切愿

问: 在日常忙碌的工作、生活和种种牵挂的影响下,我...

【推荐】能专念六字大经王,就一切都具足了

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西方净土是法界藏土,念一佛就等...

念佛病人在很危急的情况下,家属该怎么办

问: 如果病人在很危急的情况下,家属控制不住情绪想...

应如何扩大自己的心量

问: 如果觉得自己心量狭小,没办法生起大悲心,应该...

一生至少原谅三个人

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

为灵魂沐浴

俗世喧嚣,红尘扰攘,我们在其中摸爬滚打,难免会让灵...

佛的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是佛陀所具有的庄严德相,由长劫修习善行而感...

疾病皆与动物肉毒有直接关联

我为什么成了素食者? 一个美国作家这样写道:当您真正...

颠倒的人生

世尊涅槃转眼两千五百多年了,世尊在经典中所悬记的末...

不要总看别人的缺点

现在我们看一切人、事、物时候,喜欢专看到别人的缺点...

长远心行善必获善报

为什么有些人做善事后很快就产生感应,甚至发生奇迹,...

我不是佛

有一秀才,住在寺中读书,自觉听明,常以禅机和赵州禅...

勤转念,证菩提 -- 善于修这颗心

当我们不好的念生起来的时候,我们就烦恼了。贪欲烦恼...

学佛的次第--信解行证

我们今天来谈谈学佛的次第,觉悟的次第,叫做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