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带业往生这个「业」指的是什么

慧律法师  2013/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带业往生这个「业」指的是什么

问:如果我们在没有达到顿悟,那一刹那间的时候,突然中就往生了,那么我们带着能所,夹着意识心,带业往生,这个‘业’指的是什么业?

慧律法师答:他带的是净业,就是行善的业。往生极乐世界不必到破除到能所,如果破除到能所,回归当下,十方法界都是他的家。

我们讲经是讲到佛的究竟义:法界就是他的家、我家就是你家、你家就是法界的家、法界就是我家…佛住哪里?佛本来就没有生灭的东西,法界性就是空性;空性就是佛性;佛性就是没有来去、生灭、增减。虚空、万法都是佛陀的家。

那我们现在退而求其次,还没有摆脱能所,回归当下的时候,你今天就按照佛讲的——行十善业。虽然没有断见思惑,可是你一心念佛,一心念佛,在临命终的时候,老公放得下,儿女也放得下,还有你的财产也放得下,这个在临命终就有把握了。所以还不必到说要回归当下。

我们现在讲的是大悟、究竟、佛的境界,讲经说法一定要讲到最终点——极,极,极觉悟,极地的觉悟,没有任何的能所。为什么?讲经是要让所有的根器,由渐到顿到最后的成佛。你讲经说法不能说太过保留,太过保留只讲六十分,六十分的话大家都不及格。要讲一百分!掉下来他还有八十分,对不对?

所以,一般人错误的知见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很简单啦,造了五逆十恶重罪,临命终念十念,阿弥陀佛还会来接引你。你的标准只放在六十分,最低、最低的,那就别期望往生。所以,讲经说法一定要推到最高点,一百分!那一百分就不得了,你再怎么样掉下来都有九十分、八十分,所以,你懂师父的用意吧?

所以,你讲的带什么业往生?是带净业往生,带清净的业往生。

那么,为什么说,造五逆十恶重罪,临命终念十念的时候,阿弥陀佛还是会来接引你呢?那个是展现佛的大悲,不舍一个众生,表示佛教的无量无边的大悲心。但是,你不可以把佛的最后那一念大悲心,化作具体的修行——我什么都造,我什么都不管因果了,临命终就等待阿弥陀佛来接引,这个是不可以的。不能把佛的大悲心,变成众生的具体的行动——我杀、盗、淫、妄无所不干,然后临命终也等待阿弥陀佛来接引,那就误会佛意了。

佛的意思就是说:这辈子没有听到佛法的人,他干杀、盗、淫、妄、酒,五逆十恶,乃至杀父母亲,只要有因缘听到佛法,有忏悔心,回光返照,那临命终十念还可以往生。是在展现释迦牟尼佛、诸佛、阿弥陀佛的究竟慈悲,在法界不舍一个众生,是这个意思。不能把佛的权巧方便、佛的大悲心拿来变成具体的行动,那你不了解经典的道理。知道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慧律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四信」是每个净业行人的必修课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

应修何种法门来发起信仰心

问: 念佛法门,南传佛教比较少用,想请问上人应修何...

读诵《阿弥陀经》的功德

实际上这部经典却是具足华严的十玄门,那些有眼光的这...

海涛法师:念佛净语

1.《观无量寿经》云:「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

生意不好,供护法有用吗

问: 生意不好,供护法能管用吗? 达真堪布答: 想要...

【推荐】坚固的妄想一定会破坏你的佛号

我们一般人的六根是向外攀缘的,很少人会自我反省,这...

庐山东林寺昼夜经行︱三界如火宅 念佛归安养

2018年8月12日,东林寺每月一次的昼夜经行如期举行。下...

道证法师的念佛免难记

走路时,最好边走边念佛 假如有人劝您说:「世间无常...

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执著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

只念佛不学其他经典可以吗

问: 有很多人动员我们,不要学《金刚经》、《楞严经》...

【推荐】慧律法师《入佛正见》

大众一起至诚恳切,向师父拜年。向师父顶礼三拜,一拜...

慧律法师《88年佛学问答录》

(第一天)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诸位法师、诸...

人生四阶段的教育

前言: 我们关心教育的现况及未来的发展,故参酌古今...

何曾生过,又何曾死过

众生的心是很复杂的,实际慢慢地就能体会到,不管我们...

佛教的生命观

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佛教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你连这都不能做,还能做什么

一封信也叫他退学,两封信也叫他退学。 因为家祖父是中...

不念弥陀更念谁

念佛一法具有这么大的利益,阿弥陀佛以他的同体大慈悲...

海涛法师、传喜法师谈大众关心的佛法问题

台湾生命电视台台长海涛法师及浙江省宁波慧日禅寺住持...

最值得怀念的近现代高僧们

他们致力于振兴佛教,在弘法生涯中不畏艰险。他们曾经...

圣严法师:多情须讲理

「有理不一定走遍天下」、「爱他往往反而伤害他」,在...

大乘佛法「大」在哪儿

智悲光尊者说过:一个凡夫众生,如果施主、吃穿等样样...

生起厌离心,净业才容易成功

信、愿、行是修行净土三资粮,其中愿即厌离娑婆、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