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什么才是对他人究竟的帮助

济群法师  2013/04/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什么才是对他人究竟的帮助

对于一个发起菩提心的学人来说,什么才是对他人究竟的帮助?

《金刚经》中,以七处较量来说明法布施的功德。如“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乃至“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等等。

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比不上法布施;每天三次以恒河沙之多的身体布施,依然比不上法布施。此外,《普贤行愿品》等众多大乘经典中,也一再告诉我们:“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如果认识不到般若智慧的价值,我们可能感觉这些比喻过于夸张,难以理解。当我们真正意识到佛法对人生的作用,就会觉得,无论怎么比喻都是不为过的。因为再多的七宝布施,乃至生命布施,所得到的只是外在福德,是暂时的,有限的。而修习佛法,以及引导更多人修习佛法,可以帮助我们超越轮回,走向解脱,这才是对生命本质的、究竟的改善。什么价值更大,也就不言而喻了。

可惜的是,这么有意义的事,却长期为人忽略。很多信众热衷于盖寺院、建大佛,以此培植福德。这固然值得随喜,但我们要知道,寺院的意义,不在于有多么堂皇的建筑,而在于住持和传播正法;佛像的意义,不在于有多么伟岸的尺度,而在于让弟子们以佛陀为榜样,见贤思齐,精进修学。

无论是寺院还是大佛,都是因为有法,才能起到化世导俗的作用,才能具备安定人心的力量。所以我提倡的是,把寺院建到每个众生心里。这就需要推动整个教界的传灯意识,让每个佛弟子都能认识到传灯的意义,都能以传灯作为不可推卸的使命。

传灯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并且是一个快速成长的过程。因为我们是在直接运用所学,而运用又能反过来检验所学,这就促使我们不断思考,从而加深对法义的认识和领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比宝石还贵重的东西

有一个云游四方的修道人,途中,捡到一颗珍奇的宝石,...

为解脱而行布施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布施,应当是为了得解...

让一切行为都成为财布施

财布施是圆满财富的因。但是财布施并不是必须要拿出很...

让生命每一刻都变得有意义

一切依发心而定 懂得如何过日子极为重要。我们必需知道...

悭者喜舍

佛陀的大弟子当中,被人赞誉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

摩诃迦叶度化贫妇

佛陀在舍卫国弘化之时,国王、臣民、出家比丘、比丘尼...

有四种供养因缘,使僧众心生贪爱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向比丘们开示...

菩提心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

心非永恒、非断灭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率先提出意识流之说,认...

接纳不幸才是人生幸福的首要保障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生活中,时常会发生各...

学佛后一切看得很淡,这样对吗

问: 学佛后除做好本职工作,对一切看得很淡,这样对...

少一分需要,就能少一分在乎和影响

我们现在有了那么多便利的生活用品,可以从洗衣做饭的...

忧波毱多尊者的前世因缘

禅宗二祖阿难尊者将入涅槃之际,付法予商那和修尊者,...

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

空有双照,悲智双运成就菩提心。 前面的业果叫作有相行...

凡夫菩萨怎样修六度呢

这个菩萨是已经发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见的菩萨,他准备...

为什么这么用功还会生病

有病,你怎么样对待病?当然我们要看、要治、要吃药。...

因果的四种形式

因果的四种形式,分别是:一、动机善,手段恶;二、动...

人真的需要动物性蛋白吗

说起蛋白质,第一个在你脑中浮现的是什么?相信很多人...

吸烟是如何引起致命疾病的

按:新加坡政府在2002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发表文章指...

真心求净土者,勿忧临终之退悔也

【原文】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

不听、不说、不传

语言,不仅是人类文化留存、发扬的重要媒介,也是人际...

益西彭措堪布:人生的确就像一场梦

人生大多数时间都在贪嗔痴中度过,求解脱心很微弱,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