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三宝的分类

2013/04/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三宝的分类

佛法僧乃三宝之称。

每个人信佛,必须先皈依(归依)三宝。在归依前,应必须先了解三宝的大意。否则,莫名其妙的归依,便不得为真正的归依。就像我们要考大学,不知大学名称,那便成笑话。希望学佛的善男信女,求受归依时,必须明白三宝的大意。归依师必须把三宝教意的大意传授于归依弟子,使他们了解三宝的大意,归依则受益。

佛法僧三宝,是佛在世亲定的戒律,为在家善男信女所明示修行的道路。佛住世时,称佛为师;佛灭度时,以戒为师,以常为住。佛法僧三宝的功德是真空妙用。佛法僧三宝,是劝人为善,早出苦海,引道众生入世出世之宝筏,使人能觉悟返伪归真,改恶向善,可以使家庭人口平安,更可使人间离苦得乐,所以称为三宝。

三宝分两大类:

(一)三宝有住持三宝与化相三宝。

(二)有一体三宝与理体三宝。

三宝的种类,要知道三宝的含意:佛是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法是法则,有轨范、使人理解与任持自性不失之能;僧是和合僧众,于事于理,和合相处。

所谓住持三宝与化相三宝

(一)凡是绢绣、纸绘的佛像便是佛宝。

(二)凡是三藏经典,是古大德的佛教徒著述的,便是法宝。

(三)凡是剃发染衣的比丘比丘尼,便是僧宝。

因为佛陀入灭后的佛教,端靠这一类的三宝为继承佛法的慧命,保持佛教的精神和教义流传后世,所以称为住持三宝。

(一)佛陀在印度成道而至入涅槃的阶段中,佛陀便是佛宝。

(二)佛陀当时对弟子们所传授的四圣谛法、八正道、十二因缘等等的道理,便是法宝。

(三)当时随佛出家的凡圣弟子,便是僧宝。

这是佛陀唯有住世应化之际才有相状,所以称为化相三宝。

什么是一体三宝

是佛法僧三宝之中各有皆具三宝的功德。

(一)佛有觉照之明,具备了五眼六通,所以称为佛宝;佛能应机说法,于法自在,故有轨范持能,所以称为法宝;佛无违诤之过,所以是僧宝。

(二)法的本体,具有能生诸佛之性,所以是佛宝;法的本身,就有轨持的功能,所以是法宝;法法平等,所有众生一律平等,所以是僧宝。

(三)僧有观照之智者,为佛宝;僧有轨持之用者,是法宝;僧为和合僧者之体者,是僧宝。

所谓理体三宝

是说一切三宝,各有具之三宝。

(一) 从修证上能翻迷成悟,即成为般若智慧,解脱苦,即成为法身:般若为佛宝,解脱为法宝,法身为僧宝。

(二) 从理体(真如)上说,能观之理为佛宝,所观之事为法宝,事理一如为僧宝。

三宝有四种性质,不出事理的两面。事相的三宝,是现实的,此法比较易懂,除非已经开悟,证得了自性的真如、究竟归依之处。在家居士属于护持三宝,出家比丘、比丘尼是住持三宝。因此,分为出家在家两类。佛陀在世佛教以佛为轴心,佛陀灭度后,佛教以僧宝为重心,所以现在以僧宝为归依之处。故在家三宝弟子要护持住持三宝,供佛及僧,才能得到佛法僧三宝的真正的法益。出家僧宝由释迦牟尼佛的戒律来管理约束,若在家三宝弟子妄加评说僧宝过失效,罪过很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如何克服人生的种种恐惧

网友:顶礼法师! 法师您好。我是一个25岁的小姑娘,...

宣化上人:人有二十难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

身口意不离佛法,这才是真信

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选择信佛?很多人是一种盲从...

多闻佛法的重要

第一种,是我们要多闻佛法,闻思修三种智慧,闻法是非...

在寺院吃饭为何不能讲话

当你第一次在寺院随出家人吃斋饭时,定感到新鲜:出家...

佛弟子应如何选择才不会被误导

问: 在科技发达的传媒时代,佛教的杂志五花八门,身为...

星云大师《从佛教各宗各派说到各种修持的方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各位到这里来听佛法,...

供品、佛像、四大天王的含义

寺庙不是用诚心换利益的市场,而是用诚心求真知的学校...

佛学常见辞汇(八画)

【法】 指一切的事物。一切的事物,不论大的小的,有...

佛陀座下的七众弟子

(1)优婆塞: 汉译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即是...

开过光的东西就有了灵性了吗

我们常常听到他人说,这件佛珠是开过光的,那个貔貅是...

净宗二祖-善导大师

1.生平 善导大师(公元613---681年)诞生于隋大业九年...

突破障碍,超越自我,舞出生命

引生修学的动力,就是所谓的精进。有些人刚开始学佛是...

盲聋喑哑可以往生吗

文钞原文: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喑哑不得往...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

1.生平 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0年),讳圣量,别号常惭愧...

吃亏是一种智慧

吃亏是福是郑板桥流传下来的一句至理名言,经过漫长时...

佛教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的探讨

佛教从它诞生起就给人一种超然于世的感觉好像它只以解...

赖咤和罗圣者的故事

有一次,释迦世尊带着五百个比丘弟子,从拘留国游化到...

用觉悟奉献来提升我们人生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天,我们相聚洗心禅寺,这是缘...

生命从哪里而来

这种妄动跟业力的流转大致上分成两种:一种是众生的别...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对不尽人事者而言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对不尽人事者而言也。若已娶而...

一位80后大学生如何成为素食者

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 莲池大师 经过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