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真正自由的人

林清玄  2013/05/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真正自由的人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盲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菜根谭》

一个人,虽心地洁净,有视富贵功名如浮云的风范,也不必因而隐居于深山严穴中。人虽无沉耽于清泉山石等山光水色的癖好,亦可独自吟诗啜酒,而常有悠然自得的乐趣。

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世人常在追逐名利而汲汲营营,自己虽未与之共事,亦不必对世人追求名利之心感到不齿。己心恬静淡泊,但求适己之道,而不必夸耀世人“众人皆醉,我独醒”,此即为佛教中所言,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俱能超出烦恼束缚,得着真自由的人。

由于本文稍长,故将之分为二;

“富贵、浮云”乃出自于《论语·述而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泉、石、膏、肓”,是指对于清泉山石的热爱成癖,有如不治之病般。“病入膏肓”出于《左传》成公十年,晋侯奇梦: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

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此后,不治之病称膏肓。病症则称为二竖,乃出自于此也。

“尽醉”、“独醒”则出自于《楚辞·渔父篇》:“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中的“缠”乃意为羁牵。法、空皆属佛家法。万物事理的理法称之为“法”。诸法因无现实性,故曰“空”。“空”乃空寂之意也。

能从这一切羁牵中,超脱出来的人,才是真正得着自由的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林清玄文章列表

世间的聚合与离散,皆应坦然面对

因缘的聚合与离散,我们要接受无常变化的自然法则。 这...

戒律是自由而不是束缚

很多人很害怕受戒,认为我学佛可以,信佛可以,但是你...

活在过去或担心未来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觉自己身边的许多人与朋友都活在过...

懂得无常,才不为感情所伤

现在你对感情的执著,相当于孩童时代对玩具的执著一样...

这才是真正的念佛

有人以为念佛法门方便,要通过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烦恼来源于放不下

欲动,则心动;心动,自然烦恼丛生。得与失、荣与辱、...

达照法师:弹簧人的故事

诸位有没有听说弹簧人的故事啊?有一个弹簧人,他的身...

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把它当回事,那就是积阴德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就讲到因果了,今天我正好...

超度亡灵最重要的几个咒

问:师父,我们一般学佛的人都要具有慈悲心的,一些没...

布施佛法的功德利益

《发觉净心经》讲:如果不是为了贪求果报,也不是为了...

打坐中如何观想

问: 打坐中如何观想? 惟贤长老答: 在打坐中要做到...

学佛人的积极

世间有些人认为,学佛人很消极。在他们看来,因为很多...

【推荐】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我广东东莞一位朋友的亲戚,结婚那年,正好赶上地下六...

憨山大师开示持咒之方法

禅人以持明(持咒)为专行,从事者三十年,心地未有发...

慧律法师:学佛并非都要出家

谈到出世,连带就会说到出家。好多人都误以为信仰佛教...

素食者增肥的几点建议

导语: 各人体型与遗传基因有关,素食者如果身体健康...

地狱是怎样形成的

问: 地狱是怎样形成的? 大安法师答: 佛经讲地狱,...

三藏十二部可以不读吗

问: 有个修净土的法师说三藏十二部可以不读,《印光...

别把般若妙法转为世间福报

《楞严经》里面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就是说你这个...

念佛不出声心里默念可以吗

问: 请问师父,我有一个问题就是说,先去想厌离娑婆...

恶口两舌

过去有一个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真是取用不尽,...

警惕「六根」的坏习惯

人在世间,总有很多给人评论的地方,尤其关于习惯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