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阿弥陀佛的清净法身

净界法师  2013/07/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阿弥陀佛的清净法身

我们看看蕅益大师有什么比较深入的开示:这当中有二段:第一段是总标,第二段是别释。

我们先看第一段:

这一段是先说明为什么在本经当中,释迦牟尼佛要介绍本经的功德?因为本经当中是很明确的指示你要执持名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然后呢?执持名号。也就是说在修行净土当中,我们对弥陀的信心跟愿力是一个根本法门,可以说是一个共通的法门;但是它的下手,你怎么跟弥陀感应道交,其实每一部经讲的是有差异的。

像无量寿经,它强调发菩提心、修六波罗蜜,然后心心回向净土。你看观经,它强调你要观想阿弥陀佛,是观。你看普贤行愿品,你修十大愿王,然后导归极乐.但是你看本经,所有的法门只字不提,什么法门都不提,只告诉你一个法门──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当然这个法门,我们觉得:哦,这个太简单了,你要我一心归命,通身靠倒这句佛号。既然我把我的生命,全部靠在这个佛号上,那本师释迦牟尼佛的确有需要介绍这个名号的相貌。这个地方就是说,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把名号的功德──无量光、无量寿介绍出来?

因为要你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一心执持,无复疑贰也。

如果我们今天对名号不了解,你敢说你临终的时候,你这句佛号提起来,你真的能够一心归命、通身靠倒?很难啦!你念没有几句,没有感应,就改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没有感应,改念地藏王菩萨:完蛋了,三心两意。不是佛号没有办法救拔你,是你那个能念的心、那个归依的心生不起来。所以为什么我们在临命终的时候,在内忧外患的时候能够执持名号呢?就是你对名号的真实了解。所以这个地方,我们有须要来解释这个名号。

这个名号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看别释:

我们前面说过,阿是无的意思,弥陀是量的意思,阿弥陀本来意思其实就是无量功德,但是释迦牟尼佛把他浓缩成二大功德:第一个是光明,第二个是寿命。到底这句佛号所代表的真实义是什么呢?我们往下看。

光明就是空间的无量,寿命是时间的无量,当我们把无量的时间跟无量的空间合起来的时候,哦,阿弥陀佛功德的真相就出来了,就是一个清净法身的法界体。

诸位想想看,你知道的事情有什么是时空无量的?你说须弥山很大,它再怎么大,它有它的空间相;它再怎么大,它有它的时间相,它一段时间就会消失掉了。什么东西能够‘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呢?就是弥陀的清净法身。所以,以下这句话就很重要了:

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举此体作弥陀名号。

阿弥陀佛以他的清净法身,变现弥陀果地的功德,又把这个清净法身,变现一个清净因地的名号。所以我们这样子讲,极乐世界若因、若果,都是阿弥陀佛的清净法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慧律法师《熏染佛心》

念佛人身心性命完全归付于弥陀。 也就是说,人是非常...

极乐的五尘境界,都由弥陀愿心所现

境胜由来道易修,多生习气一朝休。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画传

一、禅观入定,得睹远师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

我们怎样为死亡做准备

龙舒居士在这里用起兴的手法,最后落实在我们平时没有...

往生到极乐后还会迷吗

问: 《妙法莲华经》说我们原来是佛,现在迷了,那我...

虽然身体还没往生,但心早已过去

你想凭自己的功夫往生,是不可能的。这样可就不空费了...

消业障最快最好的方法

首先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久学者,我们都是业障深重的。业...

在家人是否比出家人更能利益众生

问: 我认为我们修行实际上是修心的过程,要在生活中...

9种防癌的良好习惯

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都可能患上癌症。 与其罹患...

诸经释忍辱

《六度摄论释》云:能灭尽忿怒怨仇,及善使自他安隐。...

48个真相告诉你为何要吃素

动物的痛苦 1、无数的动物由于大量的饲养而被虐待。 ...

儿女「五不怨」与父母「七不责」

为人子女时做到五不怨,为人父母时做到七不责,请您试...

从勤劳奋发中去打发时间

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一生也有六七十年的岁月。在这一...

宣化上人:以利益世人为己任

你们要立大志,做大事,不要想做大官,赚大钱。那是为...

规范身口意三业

敬畏因果就要规范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身业不能去杀生,...

家里哪个位置供奉佛菩萨像好

问: 家里哪个位置供奉佛菩萨像好? 正如法师答: 家...

攀缘心要如何消灭它呢

(一)【楞严经】所要对治的就是攀缘心:这个攀缘心怎...

中峰国师念佛文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三世诸佛,正此心佛。 六道众生,...

守培法师:念佛四十八韵

一 念佛最高古,能离生死苦; 托生宝莲华,安居极乐土...

犯戒造业的四种原因

佛讲了四种造业或犯戒的原因: 一个是不明理,然后犯戒...

佛说真吉祥

过去,在王舍城耆崛山南麓、恒河岸边,住着一位名叫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