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信愿具足的判定标准

净界法师  2013/07/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信愿具足的判定标准

这个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是你实际在操作的时候,你真的在念佛的时候,这三个是一体的,一句佛号信愿具足。一句佛号信愿具足这句话,我们说明一下。

一个初学者,你刚开始要重视信愿。

讲实在话,你对这个净土法门不了解,你是没有资格念佛的,因为你这个佛号没有方向,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佛号它的方向在哪里?所以你刚开始在修净土,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你要先培养信愿,对名号功德的信心、对净土法门的发愿,这二个资粮要先准备起来。就像你要走路,你要先把眼睛打开来,你要知道你要去哪里,你才有资格走路。

所以初学者,先成就信愿;等到你信愿成就以后再念佛,你会发现信愿跟持名是分不开的。你因为有信愿、有归依的心,所以你愿意念佛,诶,佛号念久了以后,你发觉又加强你的信愿,这二个是相辅相成的。念佛的这个信愿我们讲一下,我们刚刚讲这个愿,这个愿是一个生命的方向,就是说,我们怎么知道我们信愿具足呢?比如我讲我信愿具足,你也讲你信愿具足,这个是不是有判定的标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你明了的心跟人事因缘接触,如果你的生命很重视结果──事情成败得失的这个结果你还是很重视,那你的信愿还没有具足。如果你的心跟人事因缘接触的时候,你不在乎结果,你在乎过程,重点是我用什么心态来面对!你开始回光返照你的起心动念,而不是去看外境的成败,那表示你信愿具足。

为什么这样判断呢?

一个人在生命当中,你对娑婆世界的成败得失还看得很重,那表示你的心还有所住;你的心有所住,娑婆世界对你就产生一定的牵动力量,你的心跟娑婆世界还是绑得紧紧的,你怎么说是厌离娑婆呢?一个人发了愿以后,他的心是往极乐世界倾倒的时候,他开始重视过程,不重视结果,所以我们不要忽略心的信愿问题。

所以古德说为什么要重视信愿?因为:自性若迷,佛何可救?佛救不了你的。

说净土法门为什么重视信愿呢?因为你这个观照力颠倒了,你这个佛号就没有方向了。我讲实在话,佛号有再大的加持力,你一个人颠颠倒倒、贪恋娑婆,佛是救不了你的,这个佛号只是人天福报。这句佛号只有在觉悟的心中,才能产生大的感应力量。

所以我一再强调托彼名号,显我自性,你自性颠倒的时候,佛号对你没有用。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在研究《本经》之前,你看《阿弥陀经》这么多,为什么它信愿讲了差不多三分之二的篇幅?‘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信愿讲了整部经文的三分之二?就是因为你的观照力是往生的重点。

所以蕅益大师说:信愿具足,临终只要十念就可以往生。

每一句佛号,念念跟弥陀的本愿感应道交,每一句佛号都是真实的。你信愿不具足,你心中颠颠倒倒的,就算你把佛号念得绵绵密密,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土者不可不知也。

所以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你要注意你的方向在哪里,这个是关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两土世尊一个遣一个接,为我们保驾护航

善导大师在给《观无量寿经》著疏的时候,对一个修净土...

怎样才能坚固往生净土的信愿

问: 在您的开示中一再提到信愿的重要性,然而能发出...

「带业往生」是否应该说为「伏业往生」

问: 请法师慈悲为弟子们诠释带业往生的义理,是否应该...

观想念佛,观之事且从缓行

持名一法,最为末法透机之法。善导虽疏观经,实最重持...

昌臻法师《正助双修与理事双修》

这一期念佛七明天就圆满了。为了便于大家讨论,今天提...

益西彭措堪布:唐译阿弥陀经

这部《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即是唐译《阿弥陀经》。这部...

【推荐】李木源居士的故事--癌细胞变功德林

在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件真人真事。这是一位新加坡华侨李...

助念得力是不是就能百分之百往生

问: 近来有一助念团很有影响,据说很多生前不信佛或...

学会自我剖析虚荣

学会自我剖析虚荣,把我们的短处及时收拢在自我检验的...

勿以嗜欲杀身,勿以财货杀子孙

有些父母、长者非常想不开,就想着要给孩子多留一些钱...

心存感恩来看这个世间

磨难是财富。人生怎能一帆风顺?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

陈海量居士:可许则许

序 今年已经是胜利后的第二年了,这和陈海量老师著述这...

地藏菩萨能满众生一切所求,还能灭一切重罪

【 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

誓愿宏深的药师如来

归命满月界 净妙琉璃尊 法药救人天 因中十二愿 慈悲弘...

「情」不自已,怎样调整自心

问: 情不自已,引发许多犯罪,怎样调整自己的心? 索...

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

俗话说,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红枣最突出的特点...

千劫万难生二胎 持名念佛现奇迹

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在周围朋友、同事以...

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陈永寿问结局。菩萨示偈曰:节欲戒瞋,是保身法。收敛...

对今生和来世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也许你正处于人生顺遂的阶段,感到做人真的非常好,对...

修习禅定的一些方法

禅宗分五家: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临济宗是...

星云大师《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这次佛学讲座的最后...

心力跟佛力之间的桥梁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