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注意足下 细微处见精神

法云法师  2013/08/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注意足下 细微处见精神

日本的禅寺,往往都在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注意足下”。意思是要来人把脱下的鞋子放整齐,因为从这细微处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和修养。

听说某一间驰名海内外的跨国公司,张贴出招聘通告,应考之人成群结队、熙熙攘攘到会客室里等候。可是等了半天,不见有人前来过问,于是人们便三三两两,交头接耳,闲谈嬉笑。

不一会,又有一位年轻人推门而进,他态度从容,很有礼貌地绕过正在谈话的众人,独自走到室内一个角落;突然,他发现有一份掉在地上的报纸,于是把它拣起来,叠得整整齐齐,然后放在办公桌上,他这举动丝毫未引起那些等得焦躁不安或无聊闲话的人们注意。

这个时候,秘书小姐终于出现了,她向众人宣布,本公司此次招考名额仅一位,经理已决定录用最后进来的那位青年。

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没有通过任何口试或笔试,经理何以知道这位青年是堪当大任的人才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细微处见精神”这句俗语,最微小的言行举止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与为人,正如先前来应征的那群人所表现的心浮气躁,更明显地衬托出最后进来那名青年的沉着稳重与细心守礼。

可是终日奔波名利之途的人们,俗念杂陈,心粗气躁,忽视身心修养的功夫,所以尘虑、烦恼重重。

儒家讲究“慎独”,即谨慎守道,注意修养自己的身心。佛家之“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便是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检束警策自己,勤修善法,净化身心。

如何处于喧嚣尘世中不致迷失自我?如何在烦恼障里、生死海中,洗炼菩提种子?“道在寻常日用间”,便要时时回光反照,处处销归自性,便要从细微处着手,所以“足下”也不可忽视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拒绝眼前利益的智慧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大学刚毕业的上海小伙子,经营起...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尽可能学习》

每一个人都需要工作,即使是才刚刚懂事的儿童也不例外...

心中无「诚」,损失的是自己

侨萨罗国的国王有一种特别的兴趣──喜欢玩剑。 因为...

做人的「四气」

【做人四气】: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行于事,...

急于求成,则容易一败涂地

许多人情绪上来时,经常管不住自己的心,说了不该说的...

这样的罪恶凡夫,还在弥陀救度范围中吗

问: 末法时期众生的根基很低劣,尤其是我们这些上班...

盲人的一门心思

那是去年秋天,在家乡同一位朋友散步。他是我小时候那...

为什么有的人就是赚不到钱

每一个人各自的因缘不同,有福报跟没福报相差很大的,...

要想达到最高境界,不要忽视平常的小事情

大家学过《菩提道次第》,知道从修行上,根据各人发心...

生活的最高层次

人类的生活随着精神层面的提升,而有不同的层次。 第一...

教育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做人做事

早期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绝不是培养神童。教育,不...

人生的十大恩

1、天地呵护之恩 人在天地之间,衣食取天地之精华,享...

让自己更宽容

这个世上并没有坏人,只有不小心反错的糊涂人。等他们...

不精进,业障很重该怎么办

问: 弟子不精进,业障很重。 梦参老和尚答: 你自己...

【推荐】不眷恋,也不逃避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

海涛法师《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经节录》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上无嗔无价宝,...

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

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

达照法师:业风与心力

这个风大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要关注的最关键的问题。...

善业和善念哪个重要

你们觉得善念比较重要还是善业比较重要?对你来生的影...

同一念佛无别道 远通四海皆兄弟

在《往生论注》中,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是讲阿弥...

宣化上人:七圣财

《地藏经》中有位财首菩萨,他是无毒鬼王所修成的。财...

只有福报没有智慧,就会被福报所害

如果一个人修学菩萨道,这个必须要知道:不要着相,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