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修行必须破法执障

2013/09/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行必须破法执障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碍在法执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脱。法执的表现一般都是执着乃至停留在对经论的研究上,整天钻在经论里不停地研究佛法,甚至研究到钻牛角尖的地步,反而使自己脑子不停地在想问题。甚至执着在经论的字面上,执着在“名字相”上,生出许多自相矛盾的怪问题。越研究思想越复杂,反而越不清静。

真正的开悟者,没有一个是研究经论才开悟的。经论都是开悟后的圣人写的,它只能指导你走哪条路,如何走才是捷径。但是,研究经论不能代替走路,路还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地去走,修行必须自己去修,才能在修行过程中亲身证道。

有些修行者总是抱着圣人的经论不放,总以为只要把圣人的经论研究透彻,自己也就开悟了。其实,凡人读懂的仅是文字字面的意思,如此研究下去,永远也不能开悟。有些长期研究佛法的人,讲起法来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习气一点也没改,只是增长了浮躁和傲慢的习气。这种人还不懂得什么是修行,他研究佛法不是用来修行的,而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增长虚名的。

研究用的是识,而开悟用的是智,而且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开悟是在清静入定的前提下真智慧的自然流露。首先要把自己的头脑思想放空,进入真正的禅定状态。从古至今,千门万法都是修一个“定”字,定能生慧。相反,头脑使用的越多,分别也越多,越制造出更多的障碍,把自我本性给层层封闭起来,把自己从宇宙的本源中拉出来,背道而驰。因此,使用头脑修行是违背道的,不空掉自己的头脑是无法进入修行档次的。

因此,经论里的道理懂了之后就应该放下,“解”之后应扎扎实实进入“行”的阶段。如同“愚公移山”,只停留在讨论和研究上,就是不动锹去挖,永远也少不了一点土。只有“行”才能在行中得到真正的“解”,只有“行”才能说明你是真信。“解”、“行”合一才能在“证”的过程中靠近本性,达到真正的解——开悟。如果一直停留在研究中,永远也不可能开悟,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位佛学研究家。仍属于“识”的范畴,而与真实智慧相比仍属本末关系。

在修行者中还存在另一种法执。见到一些“名望高”或所谓“神通大”的人,则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地去接近他们,总想求他们给个什么大法,几个月就可修成佛。最好是求他们的金口玉言说上一句话,自己就可不修而成,或者在将来有大灾难时能保住全家平安。这种现象从表相上看类似法执,其实是一种更大的贪心。这种人不想脚踏实地的修行,更不愿付出,是一种投机赌一把的机会主义心理。这种人不仅给自己设置了更大的障碍,反而易走火入魔,进入邪道,十分危险。

其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不仅是半途而废,而且贪心又造下了饿鬼道之因。还有不少修行者只看表象是出家人,是有名气的修行人,就盲目地跪拜求法,要求给点开示,不知“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往往被一些邪师领入歧途。

在宇宙中,得与失是平衡的,欲得先失,不失不得,得与失的总量是相等的。抱有投机思想和贪法之心修行的人,只能背道而弛,修入饿鬼道。一个连不失不得原理尚未理解的人,对于宇宙本性的“无失亦无得”则更难契入。

法执还会表现在修行的各个阶段,在六道中必须先修得人天标准,以修善为主。但是,要想修出六道,又必须放下善恶之分别,此时,如果仍放不下善恶之分别,则形成法执障碍,不可能脱离六道。大多数人正是因修善而又执着善,才障碍着自己生生世世未出六道。因为六道正是三善道和三恶道组合而成,你心里只要还有善恶之分别,你就难出六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伏瞋除障,受忏有智

佛陀往昔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这一天,世尊着...

身体力行的明惠法师

古时,深山的一座寺院里,有位明惠法师,品德与道业都...

【推荐】在世间中得解脱,要按四个步骤来修行

如何在烦恼痛苦迷惑的惑业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脱,五欲六...

修六念法门,把念头安住于正见

我们讲念佛、念法、念僧,我们是念自、念私、念怨。念...

看电视也能修行

佛陀对电视并没有明确的阐述,毕竟在他的时代里电视并...

寿昌无明禅师:皮囊歌

臭皮囊,不久长,人生切莫逞豪强。 为王为宰为民卒,一...

世间万物转瞬即逝,又何必执着呢

一条白毛巾被晾在毛巾架上,它欣赏着自己洁白的身体,...

发生在「放不下」之后的事

从前有一位比丘,他有一个钵。这个钵本来不值钱,但他...

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问:为什么我们要恭敬、尊重所有的出家僧人呢?含(受...

内心清净,病也会比较少

《正法念处经》中说:心清净故,血则清净,血清净故,...

修行就要断欲去爱吗

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因为自私的缘故。为什么会有自私...

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 一、...

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

我们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当中,有关名号的功德,简单的...

端正思想消除极端

有些人在修轮回痛苦的时候,会出一些问题。我遇到过这...

应该一门深入还是深入经藏

问: 一门深入和深入经藏是否矛盾,我们到底应该一门...

一切众生若干种音,菩萨悉知悉见

观世音菩萨,观世音来自于竺法护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

凡亲皆成怨敌时,是内存有歹毒心

凡亲皆成怨敌时,是内存有歹毒心, 恶业利刃轮自己,今...

处事的四种智慧

事无难易,关键是人能干与否。一个能干的人,再难的事...

慧律法师:拜佛与拜神有什么差别?

我们中国是一个有拜神、拜祖先传统的一个民族,所以拜...

对治所有烦恼习气的法宝——楞严神咒

习深尚证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

「败将」言勇

上天偶尔也会眷顾需要机会的人。 吊桥上立了一个牌子...

广弘诸佛菩萨的名号

当今时代,很多人把大量时间、精力,投诸于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