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不住空寂的智慧

2014/02/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住空寂的智慧

佛陀净住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大梵天王起大邪见,作是思惟:‘我所住天宫恒常不变,真是殊胜呀!根本没有任何人像我一样投生在此,更不用说能超越我!’

世尊于禅定中观察到大梵天王的心念,认为正是教化天众的因缘,于是乘三昧力,于刹那间出现于大梵天的虚空中,安详而坐。

于此同时,憍陈如尊者亦观察到此一化缘,立刻入定,随现大梵天际,立于佛陀东侧。接着,大迦叶尊者、目连尊者、阿那律尊者,也一一出现于世尊的南面、西面和北面。

佛陀相好无与伦比,与诸弟子甚深禅定、神通自在,光明遍照大梵天宫。佛问梵天:‘梵天,你是否已经舍弃之前的想法呢?你之前想:“根本就没有任何众生有资格生在梵宫,更何况是超越我?”你眼前的这些尊者,是不是具足威仪,光明皎洁,更胜于你呢?’

梵天真诚地说:‘确实如此!尊者们如此光明自在,我于此天未曾得见!而今得见,其禅定、福德真的非常庄严殊胜,从今以后再也不敢说我能住此梵宫恒常而无有变易、无有能及了。’

佛陀示教利导、慈悲开示:‘梵宫无常,终将坏灭。虽然修行禅定得力得生此天,但尚未漏尽烦恼,待天福享尽之时,仍会受生死轮回之苦。’佛陀进而开示法要,令其发大愿行,勿得少为足、懈怠安逸。随后入于三昧,归还只洹精舍;诸尊者亦随喜为梵天开示法要,随后亦一一返回精舍,只剩下大目犍连尊者仍安坐于梵宫。

此时,梵天问大目犍连尊者:‘佛陀的弟子中,还有像您这样具足大威德神足力的吗?’尊者回答:‘随世尊修行证得阿罗汉者,都有如此自在神力,不仅断除诸邪见、烦恼,而且已得生死自在,不再受轮回之苦。’随说偈语开导梵天:

‘牟尼弟子大罗汉,有大威德具三明,得尽诸漏知他心,能现神变化群生,如是声闻甚众多,是故汝今宜恭敬。’

目连尊者说完偈语,更为梵天广说法要,开示教导令得利益欢喜,便入正定,还于祇洹精舍。

典故摘自:《别译杂阿含经·卷六》

省思:

古德云:‘百尺竿头坐底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一般人向往天福,虽因禅定善法得生梵天,仍为生灭果报,报尽还受轮回。因此,当我们对一切因缘习为常,甚而生我慢心,得少为足,就是在障碍自己的道业。修行当谛观无常之理,珍惜亲近大善知识听经闻法的因缘,勤修精进,慎莫放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贪执睡眠以待来日堕落

佛陀在舍卫国传法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心智昏钝不明,完...

关闭六根能得到更精致的快乐

为什么思惟苦谛,观受是苦?用苦来调伏感受的刺激。你...

苦难轮回不堪 心灵深处探求解脱

在人生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念心」,也就是观念要...

佛法宇宙观之劫与世界

在此之前,我们讲过了这么多的国土呀,界呀,道呀,今...

人们为什么会惧怕死亡

人都害怕生病,害怕死亡,因此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愿望...

盘中血肉,皆是历劫父母

这里引用《梵网经》的一句话。我们受菩萨戒的人为什么...

净土这个法门最直捷、圆顿

佛陀施设教法,我们可以分成实法跟权法,好比我们今天...

鬼道众生是怎么来的

己二、示恶鬼趣 今天讲到七趣当中的第二趣。鬼是怯懦怖...

平生四辱成就曾国藩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一...

来之不易的楞严经

有一次,茗公上人去普陀山讲《楞严经》,用过斋饭后,...

【推荐】爱不是占有,放手不是抛弃

古代有个很有名的关于放手的爱的公案,说有两个妇人在...

善恶一念间

良心就是人人心中本具的是非心,只要每个人本著良心做...

戒杀放生的重要意义

编者按:不杀生是十善法戒中的第一戒,也是五戒的第一...

修行不要搞得太复杂了

问: 师父您好!请您开示,业障烦恼覆蔽身心时,是否...

文珠法师《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今天与各位讨论的题目,是心灵的自由与解脱。我们生长...

「上根人」看电视,「下根人」进禅堂

修行,最主要一个根本的东西就是要有信心、要有道心。...

念一声「阿弥陀佛」能获得了什么

大家天天念佛,可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当您知...

【推荐】反省是智慧的源泉

人类的智慧从何而来?「反思」、「反省」是重要的源泉...

被草所缚的比丘

随着太阳逐渐升高,龟裂的泥土路愈来愈炙热,比丘们一...

留点福报在临终时用

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 我...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

问: 请法师开示,您提到我们净土行人总以为自己有净土...

诚实是做人处事的根本

做人要诚实,诚实代表一个人的人格、信用,所谓人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