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被草所缚的比丘

2012/10/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随着太阳逐渐升高,龟裂的泥土路愈来愈炙热,比丘们一早结伴到村里托钵行化,但是都一无所获。‘好久没下雨了,农作物欠收,我们走远一点去化缘吧。’这群比丘走着走着来到郊外,殊不知草丛间竟埋伏着半路打劫的盗贼。

贼人远远看见一路威仪庠序的沙门释子,禁不住有些失望:‘唉呀,还以为肥羊上门呢!你看他们,穷得只披着一块布了。’但有人还是不死心地说:‘搞不好,这群沙门刚才化缘到金银财宝咧!’于是群匪沈默下来、虎视耽耽地等着沙门经过,便擎着刀杖一拥而上。

‘连一口饭、一毛钱都没有,运气真差!’有的贼人恶狠狠地扯下他们唯一蔽体的僧服:‘好歹也做几件衣服吧!’一时间,这群沙门只得蹲踞遮身,生死就在悬念之间了……

有个小贼临机一动说道:‘老大,我们根本不用费力收拾他们。听说释族沙门有个戒律──不得损伤践踏一切草木,如果我们用茅草、藤蔓把他们捆绑起来,他们不敢乱动,就不会跑到村落里向官府告状了。’于是比丘们就被五花大绑于荒湮漫草之中。

贼人得意地扬长而去,比丘们面面相觑,肚子咕噜噜地叫着,已经一整天没吃到一点东西了,然而草丛中蚊虻蝇蚤正兴奋地逼近他们,争相吸吮着温热的一餐。被反绑着的双手既酸又麻,又被蚊蚁咬得奇痒无比,小沙弥禁不住微微发出呻吟,但是仍然不敢肆意乱动。

一旁的年长比丘慈爱地开导:‘躯命无常,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即使有幸得生天界,终有天福享尽的一天。生死随缘,既不可爱,亦不可念,岂可为了这具臭皮囊而违犯戒律!人身虽然难得,佛法更是难遭难遇,我们得以六根具足、听闻佛法而正信出家,就好像百年浮出水面一次的盲龟,刚好得遇大海中一块浮木的小小孔洞,那么稀有难得、不可思议!’

‘世尊曾经开示,伊罗钵罗龙王过去生为比丘时,因嗔心故意损伤伊罗树叶,久劫堕入龙身,头上还长出一棵伊罗树,饱受脓血交流、蛆虫嚼食之痛。幸而听闻佛陀开示,得以了知因果、安忍忏悔,但如此业报一直要到弥勒佛出世才得以脱离。因缘果报真实不虚,不可不慎,所以诸佛以慈悲为怀,律定一草一木皆不得损伤。’

比丘、沙弥们听了以后信心更加坚固:‘我们宁愿持戒而死,绝不违戒苟活。’于是个个端身正坐,不动不摇。

此时正好国王率众出门游猎,远远地听见猎犬一阵狂吠,好像有赤身裸体者藏匿在草丛间……,国王有些纳闷:‘难道是裸形外道吗?过去看看吧!’士卫长回报:‘大王,他们只有右肩明显晒黑了,应该是偏袒右肩的沙门释子,不是裸形行者。’国王更加好奇了,立刻前去探个究竟。

‘怎么可能有人被草木所缚,坐着等死呢?难道你们被咒术迷惑了,没有丝毫力量挣脱区区藤蔓?还是你们也修苦行,希望早日脱离这无常之身?’

听到国王殷殷询问,老比丘恳切地回答:‘正因为这些草茎如此脆弱,我们才不敢贸然扯动,深怕伤害了任何草叶新芽。世尊告诫我们,草木是鬼神村,许多众生依附于此,不得任意践踏、杀生违仁。出家修行以持戒为力、以持戒为良田,得以圆满福德、智慧、禅定,永断生死、常住涅槃,并不是修苦行求生天、求神通。’

听了比丘一席话,国王深受感动:‘沙门释子如此慈悲,令人肃然起敬!’立刻请随从们小心翼翼地把草蔓松开,并且找些衣物给释子蔽体,准备了水浆食物,一起送回精舍,并供养佛陀及弟子们。国王也发至诚恳切之心皈依三宝门下。

典故摘自《大庄严论经·卷三》

省思:

‘戒’字从‘廾、戈’,即斩断无明草、断除烦恼根,故说‘戒为无上菩提本’、‘戒为得圣之桥津’,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无明分分断则法身分分现,日常实践要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此比丘们宁愿为柔软草茎所系,持戒而得解脱,不愿增长一丝丝嗔爱烦恼心草。

经云:‘有德慧命存,无德丧慧命’,正如同孔子所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佛法以戒为本,滋长心地的慈悲、平等、智慧,远离身、受、心、法之妄执,得‘常、乐、我、净’慧命无穷,祈愿志士仁人皆能领受佛陀法乳深恩,以有限之躯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永断生死长河、爱憎苦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佛法与外道的区别在哪

第十五条:【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

持戒即是做事

做事恰恰是检验持戒,可以说持戒就是做事,因为戒是对...

学佛从受戒开始,要勇争上游

慈舟老法师说,学佛从受戒开始。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

若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

持戒对修行很重要 学佛不论修何法门等,总以持戒为本。...

酒肉穿肠过,是否也可以修行得道

问: 禅宗在佛教历史上,有其激进的一面,不喜欢一级...

圣一老和尚八关斋戒开示

光阴迅速,人命无常,万物皆变异,佛教认为万物都是无...

【推荐】勿做人生遗憾事

遗憾的事是恨错难以补救,后悔不已也。如一句话令人难...

「嗔打报仇戒」与「不化众生戒」

若佛子,不得以嗔报嗔,以打报打。若杀父母兄弟六亲,...

四事之教

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在古印度毗舍离城的祇园...

颠倒的屠夫

宫门前,跪着一位身披兽皮的屠夫,希望能谒见阿阇世王...

因梦出家--梦参长老的传奇故事

观梦自在,你相信梦吗?你会按照梦中的意境真实去做吗...

妻子甚狱

过去在耆闍掘山后面住有七十馀户的婆罗门,由于宿世福...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

佛教对心的五种描述

我们的所作所为,无不是由我们的心来指挥。我们的心性...

修行要「远离粗言,修习善语」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闲人念佛正优游,莫把光阴空里投。老有音书头渐白,死...

海涛法师《关于出家的问答》

1.出家的定义是什么? 答:依据《长阿含经》说:「太...

职场中与人相处之道

人,无法离开群体而独自生活。每天,在工作和生活中都...

对错好坏嘴不要乱说,肚里明白就好

寺里某某师到客堂来,吐诉一些人事烦恼,人去后,老和...

能成才和幸福的八大要义

一个人的成长都有一定的因缘,向好向坏来自教育的重要...

【推荐】你在苦中作乐吗

佛法告诉我们,如果能够体会「色即是空」、「缘起性空...

五百释女报佛恩

昔日,琉璃王攻伐舍卫国,毁灭释迦族,并挑选了五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