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如何掌握唯识的宗旨

净界法师  2014/05/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如何掌握唯识的宗旨

唯识的宗趣应该怎么掌握呢?更进一步怎么掌握呢?看下一段:

此中谨恭录《成唯识论》卷首之造论因缘,以明唯识教学之宗趣,论云:今造此论,为于二空有谬解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由我法二执,二障俱生,若证二空,彼障随断,断障为得二胜果故,由断续生烦恼障故,证真解脱,由断碍解所知障故,得大菩提。

好,我们来看看。那么第六意识要修观,断第七意识,那第六意识应该怎么修观呢?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二面,我们解释一下。

《成唯识论》是整个唯识一个很重要的论典,这个是玄奘大师把这十大论师的这个著作汇集起来。那么他这个在造论之前,玄奘大师有一段开示说,整个唯识的教理是让我们对于二空,对我空法空的真理,有错误理解的而生起正确的理解。

要改变一个东西,永远是以智慧做根本,你要先了解它,你不了解它,你就不可能改变它。那么二空的错解,在古人的解释是两个错解:第一个是凡夫的错解,第二个是二乘人的错解。凡夫对二空是完全不了解,他完全向外攀缘嘛,所以他那个自我意识非常强,他认为每一件事情都是真的。我们一般人没有经过佛法的训练,你这辈子就完全跟着业力走,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业力要让你高兴,你一定要高兴,业力让你痛苦,你一定会痛苦。你是完全的被动,人生只有一句话可以形容你: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如果你福报大,你今生只是来把过去的福报享受完就算了,就这样子而已,其它什么事都做不了,因为你根本就是活在自我意识,你认为这是外面的事情,你不认为这就是业力变现的,你认为这些都是真的。

所以呢,凡夫对空性的理解是错谬的。但是二乘人对二乘也错谬,他了解的太过。他是灭色取空,把空性的理解太超过了,偏空了,完全忽略了真空的缘起,他把人生全盘的否定,这个也太过悲观了。人生应该是有所放下,有所追求的中道思想。所以二乘人对空性过度的解读,把人生全盘的否定,那么这样子也是错解。

所以这个二空有错解是两种人。那怎么办呢?所以唯识学的教理就扮演重要角色了,它就是开显一个比较中道的空性。

那么你能够对空性有正确的理解以后,就能够断除我法二执,证得二空的真如。这个我执它的重点是障碍你的解脱;这个法执呢,障碍你的智慧,障碍菩提。我们这样讲好了,我们的生命有四个重点,染、净、小、大四个重点。我执,我执重的人,就影响到染污,你的烦恼就重了。一个人自我意识重,你就容易起烦恼。你的贪爱、瞋恚相对重,所以我们要对治执着,就是重点在自我意识了。你注意一下,比方说你喜欢喝咖啡,你喜欢喝咖啡这件事情乱不了,不障碍往生,因为它只是第六意识的反应。因为第六意识它是一时的,第六意识它没办法相续。但是你一定要喝咖啡,欸,障碍往生。因为你已经提升到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执取,那么你一定要喝咖啡,你去观察,一定有一个自我一定要喝咖啡,一定有一个自我意识在里面活动。所以佛法的智慧就是说问题要抓它的病根,当然很多人就是我一定要喝咖啡,那怎么办呢?有些人就说那我就不喝了,我干脆去吃口香糖好了。那么你就是把喝咖啡的能量,转到嚼口香糖去了。但是你这个问题没有解决,结果你还是很想喝咖啡,结果晚上做梦都梦到你喝咖啡,对不对?因为你这个欲望没有满足,你是用压抑式的,结果它反弹更厉害。

所以这个世间人是一种目标的转移来解决问题。大智慧的佛陀说不要,你把那个自我拿掉,谁在喝咖啡?喝咖啡是谁?你喝咖啡的是谁在喝咖啡?其实是三种作用:第一个感受。因为你过去跟咖啡有一种美好的业力,所以你产生一种甜美的感受。其实你喝咖啡,你不是真正要咖啡,你要的是那种感受。它曾经给你一个美好的感受,你想找回你过去甜美的感受。所以你再一次通过咖啡去刺激你的感受,你要的是那种感觉,那种感觉就刺激你的妄想,哇,这个咖啡很好!结果你把它的美好膨胀了,加上你的名言把它赞美,它的好是你把它赞美的。世间上没有好坏嘛,因为有些人觉得咖啡很苦嘛,是不是?所以你安立很好的名言,欸,这咖啡不错喔!这是哪里生产的?你打妄想,打妄想打久了以后又加强它的执着。所以你其实你整个过程当中,就是一种感受、想象、执着,根本没有一个自我。你要的是那种感觉跟妄想而已,你是要靠咖啡来刺激你的感觉跟妄想。所以你观察无我的时候,原来整个过程是没有自我意识的。所以你就把这个我把那个执取慢慢淡薄了。那么这个我执,影响到染净、烦恼的轻薄。

但是这个法执呢,这个所知障影响到你的格局的大小。有些人做事情,一个人要有原则,但是不能够太有原则。因为你这原则抓住的时候,你就不能够看因缘办事。有些因缘,在不同因缘当中,它会做一些善巧。所以法,应该有一点坚持,但是不能够执着。所以法执就影响到你的格局大小,障碍你的所知的这个境界了,障碍你的功德的圆满。

所以这个我执引生烦恼障,法执引生所知障。因为你法执越重,你的智慧就不圆满了,就有所欠缺了。所以我们必须修这个我空观、法空观,断烦恼障,证得真解脱,断所知障,成就大智慧。所以说在整个唯识的思想当中,助行就是处理业力。

净土宗也是这个概念,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把生死业力降低,它的正行,修我空观、法空观,调伏你心中的执取,尤其是我空观,在净土宗,法执还不障碍往生。所以你法执这一块,你可以到净土再来处理都可以,但是我执你今生一定要处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修唯识止观的三个重点

生命的相貌虽然是森罗万象,但是从唯识学的角度,把它...

善用其心——可以扭转人生

相随心转,这个很重要。当这个相出现的时候,我们又会...

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

从唯识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识所现跟唯识所住。首先我们...

十一种善心所

五十一种心所分成六位,第三位是善十一。善都是好的,...

不能改变今生,但你可以改变念头

一切都是唯识所现,唯识无尽,但人生是苦不堪言,很多...

唯识宗独特的八种戒

唯识宗独特的八种戒,就是与人天乘和独觉乘不同的八种...

主导我们的业力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生命中一直主导我们的业力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常...

菩提涅槃

佛在七处佂心以后,怕我们大家落入断灭见,心不在内,...

茹素八年,收获的远不止健康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我和先生已经茹素八年了,这...

我愿意改变

现在,很多人都对自己的烦恼和问题举起双手,恐惧地投...

观音菩萨的化世因缘

观音菩萨是佛教里众多大菩萨中的一员,但是观世音菩萨...

紫薯:防癌养生第一高手

紫薯又名黑薯,表皮与普通红薯相似,颜色稍深,内芯呈...

修行人如何激励自己

接触到几位同参道友,大家谈的话题,都是说无常迅速,...

以华鬘供塔 得金色身

昔时,忉利天主释提桓因从佛闻法后,证得须陀洹果。回...

对治懒惰放逸,精勤固道心

懒惰放逸是人与生俱来的烦恼。谁都想偷懒,冬天早上赖...

佛教对生老病死的看法

禅门有云:「无常迅速,生死事大。」生死是众生最大的...

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五个好处

念佛,乃种植善根福德因缘,其功德不可思议。今天能来...

轮回中有哪六种苦

说到解脱,首先要有解脱的意向,也就是出离心。怎样才...

毛巾热敷的十种保健方法

中医上讲温则通,通则不痛,用毛巾热敷实际上就是达到...

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

随烦恼二十:言放逸者,于染净品,不能防修,纵荡为性...

【推荐】保胎之要重在节欲

作父母的谁都希望子女健康、聪明。要作到这一点,除后...

墓魄太子

久远以前,在印度的波罗奈国,有一位墓魄太子,天生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