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善恶猕猴缘

2014/08/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善恶猕猴缘

佛陀带领弟子们在王舍城弘法时,弟子们心有所感地对佛陀说:‘世尊!跟随着提婆达多修行,生生世世都被悲愁、苦恼所缠。然而,跟随世尊修行,不仅身心安详、愉悦,来生也能生在具足善法的地方,得以解脱烦恼,身心自在、安乐。’

佛陀告诉弟子们,不仅现在如此,过去生也是如此的……

过去久远前,有两只猕猴,各自带领着五百只猕猴住在森林里。有一天,迦尸国的王子前去他们所居住的森林中打猎。当猎捕的兵将即将到达时,有一只善良的猕猴告诉大家:‘我们现在只要赶快渡过这条大河,到达对岸,就可以避免被围捕的命运了。’另外一只恶猕猴则说:‘我们才不过河呢!’善良的猕猴就对恶猕猴说:‘不用担心,这棵毗多罗树的树枝,不但够长,而且非常坚固,一定可以帮助我们安全到达对岸。’善猕猴说完,随即转身折下毗多罗树的树枝,搭起桥梁。跟随它的五百只弥猴,全部都安全、顺利地通过,并到达了河的对岸,远离了被围捕的危险。而恶猕猴与跟从它的五百只猕猴,因为不愿意冒险渡河,最后全都被王子的猎补兵将擒获,丧失了性命。

那时的善猕猴,就是现在的我;恶猕猴,就是提婆达多。由于没有正知正见,所以让那时跟随他的猕猴因而受苦;现在跟随他的人,也是一样地受苦。

那时跟着我的猕猴,因为有善知识的引导,长久以来都能安隐快乐,现世福报具足、名称普闻,受到大众的恭敬供养,若能依着佛所说的正法修行,未来必定可以得到人天果报,解脱生死之苦。

过去跟着提婆达多的人,因为没有正知正见的引导,长久以来必须忍受着身体衰弱多病的苦楚,现世恶名昭彰,因而没有人愿意供养他们,未来必定堕入三涂恶道。

所以,你们应当要有智慧,远离对我们没有帮助的恶知识,选择亲近对我们有益的善知识。善知识,可以让我们的身心时时安稳、愉快;恶知识,只会让我们受着如火烧般的煎逼,无论今世或后世,身心皆受无量众苦。由此可知,亲近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事。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第二》

省思:

《沩山警策》云:‘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于未闻。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者,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良朋益友的扶持,能帮助我们安稳地度过种种危厄,让生命迎向光明。

儒家云:‘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菩萨向五明处学,就是为了以佛法的正知正见,带领众生出离苦海。所以,更进一步,应让自己成为他人的善知识,发起大乘心普济众生,一方面修善断恶,一方面广学多闻,不要错失身边的善知识,同时也要发心学习作他人的善知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恶人

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但是所有的恶人里面他都...

尊重师长为何如此重要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

学佛得遇善知识是最大的福报

过去有个人,患了下腹的疾病,求医治疗。医生告诉他:...

末法时期如何选择善知识

问: 末法时期善知识很重要,该怎样选择呢? 大安法师...

得遇善师令我们免受沉沦之苦

过去世尊与众多弟子都是靠着双脚,一步一步迈向弘法之...

传喜法师:要常常依止善知识

往往一个好的念头出来的时候,坏的念头也会出来跟你谈...

善导大师超越其他祖师,这种说法对吗

问: 听有些法师说,善导大师是开宗立教的祖师,是祖...

判断是否为明师的四依法

韩愈曾经说过:术业有专攻。因此,学习任何法门都应该...

佛法为什么不灵

一个居士问:师父,佛经说念佛诵经可以消灾健康,为什...

爱的真义,或许就是如此

老公回到家,递给我一份当天的都市晚报,上面有篇故事...

持心如大地

南北朝后魏时代,台山灵鹫寺,每到春天三月,依例举行...

发心护佛得果位

有一次,佛率领眷属走在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子在路旁玩...

生活优越为什么仍会悲观

问: 很多人生活优越,为什么仍会悲观? 济群法师答:...

真正的友谊,不是花言巧语

傍晚,一只羊独自在山坡上玩,突然从树木中窜出一只狼...

学经要转变我们的气质行为思想

咱们讲这个《华严经》,太深了的。大家来看,当机众都...

安世高大师的简介生平

安世高大师简介 安世高大师(约西元二世纪),安息国人,...

【推荐】地狱的境界从哪里来的

有这么一个例子,也是《安士全书》里面的,在《万善先...

居家处世如何对待不如法的人

居家处世,见人有不如法,既无威德,足资制服,又不善...

衍慈法师:从商的智慧

你看过「当和尚遇到钻石」一书吗?此书带给人们智慧的...

放下仇恨才能解放自己

我把心里一直记恨的人列了一张清单。这其中伤害我最深...

为什么会生不孝顺孩子

问: 我非常用心栽培我的儿女,可是儿女偏偏都很坏,...

五阴无我,虚伪无主

这个地方讲五阴无我,也就是讲前面五蕴(色蕴、受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