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衣食之中无道心

大安法师  2014/08/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衣食之中无道心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论语》

一个君子为学之道是非常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当他有一种理想追求的时候,就不能去在意日常的需求。一般大众(世俗人)都是要追求吃的好,穿得好,居住的很安宁。但如果你是求道的君子,对你的要求就不一样了。孟子说:“有恒产乃有恒心,无恒产而有恒心,唯士为能。”没有基本需求的满足而能保持道德之心只有君子才能做得到。一般俗人做不到,他会饥寒起盗心。

一个人如果他注重的是日常的居住、衣食的话,志向就很平庸,一个君子要超越这些。你看出家人,尤其比丘就有的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在古印度,比丘托钵说不准没有缘分托七家如果托不到就自认无缘,就回去好好修道。居无求安那就表达的更充分。比如十二头陀行中就有树下住,即在树下住宿、打坐,而且你在同一棵树下还不能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可能你会对这棵树都有留恋,舍不得离开。

所以要一定要使自己的心空灵,就像候鸟一样潇洒,没有藏积、自由自在。人只有把物质的欲望降低到底线,精神的、心性的能量才能提升、激发出来。所以不能把追饮食、居住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是对君子的高要求,但是并没有对一般的庶人作这个要求。

那君子不追求衣食居住,那追求什么呢?他要以有限而宝贵的生命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不是说要去作轰轰烈烈的事业,而是要修心养性,要修行。敏于事最后落脚在好学上。在孔子的弟子当中,最好学的是颜回。孔子说有只有颜回三月不违仁,三个月跟仁之体不相违背,合为一体。这种好学不是曾子和子思所能企及的。所以颜回在四十一岁那年去世时孔子非常悲痛,说:“天丧予!天丧予!”颜回夭折也有象征意义,这也是我们众生的共业。这种上根利智,好学者,安贫守道:“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处处对颜回高度的赞叹,师生之间很亲切,可谓心心相印。

敏于事不是说勤快一点,多做点事。慎于言就是说你在求仁之体,克己复礼的过程中非常不容易,你不能说大话、空话。因为知道难,就慎于言。所以慎于言和敏于事也是一体两面。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就有道而正焉,就是你要求有道的善知识来印证,无论是你修行方法的传授,还是你最后能不能安立在仁上,能不能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功夫,都要就有道而正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星云大师《人间万事都会过云》

佛教讲「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 不只是时间会...

修行人有藕断丝连的个性是没办法修行的

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

正见对于修行非常重要

学佛是为了追求解脱。那么,怎样才能解脱?解脱与正见...

城市生活对修行是否存在有害的一面

问: 繁华城市对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一种舒适和便利。...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楞严经》中念佛圆通章中说:若诸众生,忆佛念佛,现...

用慈悲观来对治嗔恨心

我们众生的烦恼,也是各式各样的,有些人贪烦恼重,有...

【推荐】能专念六字大经王,就一切都具足了

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西方净土是法界藏土,念一佛就等...

有众生干扰,不让修行怎么办

问: 有众生干扰我,不让我修行怎么办? 达真堪布答:...

若能以此修持,百人修持即百人往生

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个很奇妙的格式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

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

问: 佛教对安乐死有何看法? 大安法师答: 安乐死说...

为什么用恭敬心对待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问: 请问法师,为什么我用恭敬心对待一些人,他们反而...

我们对因果究竟信到什么程度

学佛的人,大约都以为自己是相信因果的。但扪心自问:...

净土法门对众生根机不设任何门槛

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

《美国人饮食指南》概要

美国农业部和卫生与公众服务部1月31日联合发布新版《...

如何看待职场上的公平问题

人人都希望公平,但世上有百分之百公平的事吗?譬如在...

星云大师对慧的开示

什么是真理?世间上的人,都喜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

慧律法师:勿在道场说是说非

说是说非是极不可取的行为。你如何知道事情的始末、对...

无心才能心安

最近广钦老和尚一百零五岁诞辰,朋友找我去演讲,谈谈...

星云大师《心念决定命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命好,不但要好命,而且要长命。无...

佛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众生呢

针对我们这些背性、遭苦的众生,佛是用什么态度来对待...

七字诗句说出了我们的本来面目

唐朝有一位叫乐休的禅师,曾经作过这样一首诗: 几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