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要有能接受批评的雅量

果东法师  2015/02/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要有能接受批评的雅量

在职场上,难免遇到因为行事风格不同、立场有异,而有看法的落差。如果缺乏沟通,彼此产生误解、批评,再经过有意无意地辗转相传、加油添醋,就可能演变成流言、诽谤的情况,甚至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及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不受诽谤影响,做好本分

佛教经典中,常见佛陀对于恶口、诽谤等事,对弟子提出谆谆教导,除了反映佛陀时代面临的景况之外,也说明流言和中伤,并非现代社会才有的现象,所谓“有人就有是非”,虽是慨叹的话,却也说明烦恼与习性密不可分。

《长阿含经》有这么一则故事:一对外道师徒,对于佛陀抱持正、反两面截然不同的评论,佛弟子也议论纷纷。佛陀得知后,如此教导他的弟子:“这时你们只需要做两件事,一是说法,二是思惟。”佛陀进一步说明:如果听到有人谤佛、谤法、谤僧,你们不需要愤怒、烦恼、忧愁;同样地,如果听到有人赞叹佛、法、僧,也不需要高兴、得意。为了诽谤而愤怒,对你们没有帮助,为了赞叹而欢喜,对你们同样也没有助益。

由此可见,佛陀教导弟子:不应受他人无理的诽谤影响,也不必为了他人的赞叹而得意忘形,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事。

倘若我们也愿意接受佛的教导,不妨试着体验。听到关于自己的负面流言,首先反省自己是否如流言所说。假使自己确实有错,就要修正检讨。就算是为人处事问心无愧,毕竟还是凡夫众生,难免有习气,不可能永远不受批评。若能“闻过则喜”,接受别人批评的雅量,把指责、批评的声音,当成是改进、增上的良机,也就是一种人格的修养。

另一方面,流言若非真实,是否一定要回应,则须衡量处理。面对无端滋生是非、恶意传播流言,所谓“谣言止于智者”,就是最好的因应之道。如果确实有误解,而且攸关大众利益之时,建议可以主动澄清说明,但不是争辩、对抗。假使没有说明的因缘,或者对方态度强硬,不愿意接受,只有提起豁达的态度面对。力争是非、对错,甚至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只会让双方更加对立,对彼此都没有好处。

化敌为友

面对他人的指教,最好的心态是感恩、感谢、感化、感动。“感恩、感谢”对方成就我们有反省检讨的机会;学习以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对待人,便是“感化”自己。当自己的身、语、意行为调和柔软,无形中,化解了人我之间的对立、冲突,就能“感动”他人,促使双方能化敌为友。

对于团体共事,我有个心得:“理解现象,包容状况,持续沟通,成就修行。”除了要理解,更要了解、善解、正解;有误会则要化解、谅解,才能心开意解、迎刃而解。只要抱持正面的心态,人我关系一定能得到改善。 宽心语 当自己的身、语、意行为调和柔软,无形中,化解了人我之间的对立、冲突,就能“感动”他人,促使双方能化敌为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曾国藩的交友法则《八交九不交》

八交: 胜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亏者;直言者;...

嘴里异味的原因与去除

嘴很苦或者是很酸的情况应该有人试过,可能有些人会认...

开玩笑的话说多了,以后你讲话没有力量

按照蕅益大师说法,两舌、绮语、妄言、恶口,得果报的...

勇敢面对孤单和寂寞

张生很寂寞,每天醒来就急着检查手机,看是否有朋友回...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因为说话遭到过别...

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如何与最亲近的人相处,这或许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静下心...

好好说话就是一种修行

如果有愿力,受苦就有意义,苦就不再是苦,而是生命的...

圣严法师《先接纳别人才能沟通》

一般人所认为的沟通协调,就是让别人接受自己,往往忘...

人生有三样东西

1、人生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瞒的: 咳嗽、贫穷和爱;你...

外在体现内在

虽然不是全部如此,但外在还是经常体现内在。为此,我...

超越善与恶的观念

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

【推荐】对治淫欲的观想方法

修行人最难除的是淫念。然而淫念不除,不能入道。即使...

老舍的脚步声

在他住的房子的不远处有一个破旧的庙宇,里面住的全是...

【推荐】调整心态比你佛号数目更重要

净土宗一般人的盲点在哪里?在第一个。我相信净土宗的...

贪执睡眠以待来日堕落

佛陀在舍卫国传法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心智昏钝不明,完...

为何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佛教经典中,明确记载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众能...

海涛法师:失业找工作要念什么咒

问: 一个人失业了要念什么咒才可以找到工作? 海涛法...

如何对孩子进行佛学教育

问: 弟子是学前班老师,如何对孩子进行佛学教育,而...

男女相爱的前世今生

这个女人追男朋友,想不到那个男朋友是自己的爷爷,或...

星云大师《谈迷说悟》

各位法师、各位贵宾、各位护法居士: 我今天要和各位...

要以怎样的心态来念佛

以怎样的心态来念佛? 用欣求极乐,厌离娑婆的心念佛,...

圣严法师:造口业

佛教所说的口业有两种,一种是搬弄是非,一种是制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