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为何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2015/12/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为何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

佛教经典中,明确记载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众能出家七次,使得不少人认为,佛教好像重男轻女,有歧视女性之嫌。事实如何呢,佛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

首先,产生这种男女不平等的疑惑,其实是不了解佛教中的“平等”。

《增一阿含经》云:“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出家,同称释氏。”就是不管白种人、黑种人、国王、平民、男、女,人人皆有佛性,佛性平等,人人都可以出家,就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立足点的平等。但是出了家并不是就成了佛,还是要依据佛法的教义,在因地上精进用功,当烦恼漏尽,自然就成道证果,而且这个果位,不会因为男女差别而有所不同,这是因果上的平等。

虽然一切众生皆具有以上两大平等性,但却因为业缘感召,过去自己所做的善恶业积聚,致使平等当中有不同的果报差异,例如同样生而为人,但是智愚有别。因为众生根机各各不同,致使佛陀只得巧设方便、应机施教,目的是要让众生都能从不同的果报中解脱,这也是佛陀教化众生最慈悲的精神所在。

佛法中表面看似不同的制度,其实是佛陀为了让众生能够防非止恶、息灭烦恼,方便不同根机弟子修行而慈悲制定的。例如相对于男性,女人对家庭的依赖较重、情执也较重,意志没有男人坚定。所以佛陀特别针对女众的习气,规定只有一次出家机会,希望女众慎重决定三思而行,也能使女众珍惜出家的因缘;出家,不论男女,都有非常巨大的功德,一人出家,七祖升天,是说一人出家能够使七代祖先得生天界。可见出家的功德有多大。还有,无论男女,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是说出家不但要有非凡的勇气,也需要有宿世的福报,因此出家以后,能够意志坚定,不再朝思暮想,不再牵挂俗世中的感情,放下世缘不退转,安住于僧团用功办道。所以女人能出家,依然是大丈夫,一样是人天师表,这也是功德与法身慧命的平等。

相对于男性,女性毕竟由于生理、心理的不同,女人身心更容易受到伤害,在很多时候也容易遭遇某些人对佛门的歧视、伤害、毁谤。这对于出家女众和诽谤她们的人,都是不好的业因。所以,佛陀对女众出家的特别规定,既为保护她们,也为保护僧团,也为保护正法,也为保护众生。

因此这样的规定并非负面,而是慈悲的教化。就像未满20岁者的心智状况还不成熟,所以法律只好规定其不得投票,此规定并非歧视、不公平,而是基于保护全民福祉所设。又如世间的父母,针对贪玩的孩子,特别规定门禁时间,来改善其习性,没有人会说这父母不公平。

由上可知,众生因为过去世所造善恶业不同,生而果报不平等,大医王佛陀为了教化众生,成就其道业,而定种种制度,实在是一种“慈悲且智慧的应机施教”!

在这里要特别指出,女众出家,不但指的是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尼,也包括受沙弥尼戒的沙弥尼,这就有一个问题,目前全国多地佛教道场都有“短期出家”学修营之类的活动,或七天,或一月或三月不等,但是都要授沙弥戒,那么女众一旦受了沙弥尼戒,短期出家结束后就要舍戒,意味着此生就再没有出家机会了,所以正信道场一般不接待女众的短期出家就是这个原因,如果确实想体验出家生活,可以受八关斋戒,到时候舍戒是没有问题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知识文章列表

出家人的五堂功课是哪五堂

参加三坛大戒的新戒们报到后,就要接受五堂功课的考核...

僧人的鞋为何要破六个洞呢

在佛寺里,凡人也常有能体会的智慧。 像我在寺里看到比...

出家人看到异性还会动心吗

很多居士来寺庙里找师父倾诉,都是因为情爱的烦恼而来...

出家是为了什么

问: 我很想出家,又想留在家,应何去何从? 证严法师...

在家居士怎样正确称呼出家人

关于居士对出家师父的称谓 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

佛陀时代在家学佛女众的模范人物

佛陀在世的时代,女子学佛而成为解脱圣者的,为数不少...

戒律衰败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

出家人要过的四个难关

出家是为了离苦得乐、究竟成佛。要成佛就要净除一切罪...

四大

佛教中的四大主要指佛教术语。指地、水、火、风为四种...

佛陀的十号

一切佛都具有十大名号,又称如来十号、十种通号。出自...

佛教中的禁忌有哪些

佛陀临逝世时教导弟子们,在他去世以后要以戒为师。佛...

净宗三祖-承远大师

1.生平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川绵竹县人。...

获得快乐的三个要点

福新年有很多好听的话,其中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新年快...

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吗

问: 弟子听说打坐可以治好近视眼,怎样打坐才能治好呢...

火灾、水灾、地震、海啸的因果

这一次的灾难,我们就不禁要问,地震到底是什么因果?...

普贤菩萨名字的由来

普贤菩萨,梵音名号Samantabhadra或Vishvabhadra。音...

情急之下如何守住口业

问: 平时还好,但急了时很难守住口业。请问法师,您...

菩萨度众生的「八所以」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

五逆十恶也能感应道交

为什么这些五逆十恶的人,十声乃至一声佛号就能往生?...

自作聪明的愚人

过去,有一个人到他人宅舍中,见到这户人家房舍的墙壁...

如何留住好人才

如何寻求合适的人才是一门大学问。刚开始时,谁都不知...

圣严法师《如来也是如去》

《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如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