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讲大妄语的过失与后果

净界法师  2015/02/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讲大妄语的过失与后果

大妄语戒就是膨胀自我,一个菩萨不断的膨胀自我意识,时间久了,你的菩萨戒的戒体、你的菩萨种性也失掉了;取而代之是爱见魔的生起。

壬四、大妄语戒

什么叫妄语呢?就是心口不实,欺诳他人;内心所想的跟嘴巴所说的没有相配合,目的是为了欺诳他人。这当中有小妄语跟大妄语。小妄语就是一般我们的六根─见言不见、不见言见,这种世俗的因缘,心口相违。

那么大妄语呢?就是讲到果证的问题——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我们一般说的——宣说过人之法。这一条戒,主要是针对大妄语,我们说伤害菩萨种性,断除一切的善根,是偏重大妄语来说的。

犯戒过失

杂染成魔: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妄语相貌: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

损德堕落:

【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首先我们看违犯大妄语的过失、对菩萨的伤害:

说:六道众生一个凡位的菩萨,他已经离开了身心当中的杀盗淫三种过失,他的三种梵行已经圆满成就,但是如果他有打大妄语的习气,这种过失出现的话,他的大乘三摩地还是不能清净。这个人不断的膨胀自我、妄谈自己修学的功德,甚至于论断自己的果证,最后终将为自己爱见的烦恼魔所控制,而退失他的如来种性。

大妄语的过失──

第一、增长贪爱:你为什么打大妄语呢?因为你贪求名闻利养、贪求别人对你的恭敬供养,贪烦恼在活动。

第二、见烦恼:一个自我意识很重的人,才会高谈自己的果证…邪见嘛!

所有邪见的根本,就是我见;在一念的生灭的五阴身心当中,执著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自我;有自我,就会我爱,就会把自己提高;我爱、我慢,就是把自己膨胀。大妄语就会成爱见魔,失如来种,这是对于自利的伤害。

大妄语的相貌──什么叫大妄语呢?

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这个地方得偏重在菩提智慧,我们没有成就无漏的智慧,宣称自己成就无漏智慧,说你自己大开圆解。未证言证这个是约着涅槃的寂静,证得涅槃等等。或求世间尊胜第一,为了贪求世间美好的名声、得到别人的恭敬。(前面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是见烦恼;这个贪求世间尊圣第一是爱烦恼。)依止爱见烦恼,对前人来说:我已经证到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乃至于辟支佛,(辟支佛的智慧超过阿罗汉,因为辟支佛空性的智慧通达…阿罗汉就像是烧木成炭,辟支佛是烧木成灰,他对爱见烦恼的消灭,是更加的彻底!)乃至于大乘的十地、地前诸位菩萨。

所以大妄语包括三贤位,三贤的加行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你只要说你有禅定…(我们判定外凡跟内凡─资粮位跟加行位的重要指标就是禅定。)你只要说你得初禅,就是大妄语了,这是过人之法了!凡夫哪有初禅呢?因为你一个菩萨,你有初禅,那就是加行位的菩萨,那可不是简单,那是内凡加行位——

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

那你对真理的观照,更加透彻了,因为有禅定的加持。你只要讲,你是有上述的情况,在戒法里面,只要你说你在修行的时候,看到很多、很多的众生来向你顶礼、来向你请法、来向你皈依,这个就是大妄语了;为一般人所做不到的,这就是过人之法,只要超越凡夫之法,就叫大妄语了,不一定要说禅定喔。

讲大妄语的目的与后果──

第一个、求彼礼忏。你自我意识特别重,喜欢别人恭敬赞叹你。

第二个、贪求供养。这个人可以说是因小失大,为了贪求生命中,短短的供养跟别人的恭敬,结果把他长远的菩萨道,那种生死成佛大事,完全破坏了。

是一颠迦,消灭佛种。他过去生花了很多时间,参加拜忏、参加听经,点点滴滴,所累积的这些善根,因为一时的贪爱、一时的邪见,整个善根就隐没了。就好像是一个人,用刀去断这个多罗木,(多罗木就是印度的树,长得很茂盛);比喻这个人资粮力,福德智慧资粮,他能够远离杀盗淫,这个人不简单,福慧双修,但是他打大妄语膨胀自我,就像一个人拿刀,把这多罗木的树干整个砍掉,它的枝叶华果也就没有了。

佛记是人,永殒善根。这样对于他的善根,产生永久的伤害,今生也很难建立一个大乘的知见。一个人没有知见,就很可怕了;一个人对生命没有知见,他只好跟着感觉走、跟着妄想走!一个人跟着妄想走,你的菩萨戒戒体当然失掉了,你还是佛种吗?你还是一个生长在佛家的佛种吗?当然不是了!你成为一个标准的三界凡夫了,只是一个有福报的凡夫,如此而已。

所以“沉三界的苦海,不成三昧。”

这段文,讲到打大妄语的过失:第一个增长你的贪爱烦恼,第二个增长邪见,最后断除你过去生,辛辛苦苦所栽培的善根,尤其是你发心去受菩萨戒的戒体也失掉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对别人最深的伤害是语言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极其优秀,可是...

什么是绮语?绮语果报是什么?

问: 什么是绮语?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样子的?绮语果报...

说闲话之害

闲话,既曰闲话,有时是一种废话、空话、谎话,甚至是...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

净化我们的语言,减少口舌是非

俗话说:祸从口出。说话不得体,常常会伤人又伤己,引...

违约的代价

很久以前,在印度的荒野里,一只狮子王正跟象王斗得不...

如何对待别人的毁谤

「且闻人毁己而忿者」,听人家批评就生气的,「恶丑声...

讨好的话不一定是好话

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例如,做太太的很喜欢先...

腊八粥的八大吉祥寓意功效

传统节日在很多人印象中,似乎只剩下相关的节日食品了...

腊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

破除法执的相状

我们看看,讲到出世的圣人,佛陀也给他一些建议: 非明...

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

过去,在一座佛寺前的市集上,有一些做生意的摊子,其...

茶杯与茶壶

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寺院对住持和尚说:...

般泥洹后灌腊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摩诃比丘僧...

能够容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儒...

胜利了人家就会恨你,落败了则带来愁苦

【胜者招致憎恨,而落败带来愁苦,唯有放弃胜败之心,...

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当中悟到了什么

这一科讲到教主略史,就是我们介绍释迦牟尼佛一生简略...

心、肝、脾、肺、肾逐个说

一 君主之官:心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

圣严法师《如何与难沟通的人一起工作》

我们在工作时,无论与谁互动,都要以尊重的态度,将对...

民国四大高僧之印光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如果上点岁数,在农村生活过...

佛今在何处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

非份之财不能要

佛法不离世间法,就生产事业而言,佛法讲正业与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