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不言人私,不揭人短

2015/05/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言人私,不揭人短

人活一生,是以尊严立于世。“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古人很早就对尊严做了很好的形象比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人的人格尊严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言论自由的现代社会,人们一样也有忌讳心理,有自己与人交往所不能提及的“禁区”。我们常说的矮人面前不说短、“东施”面前不言丑一样,别人的短处缺陷、隐私尽量地避而不谈。避讳不仅是为人处事的技巧问题,也是一个人慈悲心和同情心的问题。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为自己留口德,同时也避免了“祸从口出”。

古人言:“骂人不揭短。”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做人都要学会留口德。管好自己的舌头。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点过失没有的人,世间是找不到的。对于别人的缺点、缺陷,就算有些地方看不惯,也不要说出去。尤其是别人的隐私,千万不要到处散播。

印光大师说:“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弘一大师也曾经说:“我每日思己之过都来不及,那里还有时间批评他人是非?”可现在有些人不这样,他们特别喜欢说是道非,稍微看到一点,听到一点,就赶紧添枝加叶的传播。甚至骂人的时候,故意揭露一些隐私和缺陷,把别人伤的体无完肤。这是非常不厚道的行为。

人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都有自己的缺陷、弱点,也许是生理上的,也许是隐藏在内心深处不堪回首的经历,这些都是他们不愿提及的“疤痕”,是他们在生活里极力隐藏和回避的问题。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言语加以攻击。说人隐私,揭人短处,都是很不尊重人的事情。

语言的善恶关键在于心,心里怎么想的,口中才会怎么说。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也讲:“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这是古人的处事之道,我们应当引以为鉴。现在很多人一提到别人的过失,便兴致勃勃,甚至添油加醋、颠倒黑白,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如此对别人伤害极大,过多评论他人,说人是非,不但有损自己的德行,也会因此与人结下怨仇,祸延及身。

古之韩信忍跨下之辱、勾践卧薪尝胆,他们忍受了这么多的奇耻大辱,最后他们取得了成功,报了当时屈辱之仇。可见,没有一个人是愿意忍受那种有失人格,丧失人格尊严的侮辱的,除非他们是在忍辱负重,他们有把握为了今天的付出会取得明天的回报!

无论在任何场合,被别人点中自己的隐私、短处,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件令人气愤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语言加以攻击。在中国,有所谓的“逆鳞”之说,据说在龙的喉部以下一尺的部位上有“逆鳞”,如果不小心触到这一部位,必会被激怒的龙所杀。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呢?事实上,无论人格多么高尚伟大的人,无论多么宽宏大量的人,身上都有“逆鳞”存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处”,也就是缺点、自卑感及隐私。所以,为人处事不要触及别人的“逆鳞”。

生活中,我们不要揭人之短,更不要搬弄别人的痛处。别人的缺陷、或者家庭不幸、或者有其他的短处,心里已经很痛苦,不能在雪上加霜;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不然,伤害了别人不说,也许别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你,即使他能够当时不予还击,以后,他会记恨你一辈子,甚至你会为你的口无遮拦付出沉重的代价。

学会尊重别人,就要从小事做起。不揭人之短,是对人尊重的表现,是一个君子的表现。如果你和朋友反目成仇,你还经常谈到朋友的好处,那你一定是个真君子;如果在这个时候,你经常谈到朋友的坏处,还经常当众揭人之短,透露他的隐私,甚至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朋友,那么,不仅表明了你是一个小人,而且你终将受人唾弃,失去许多的朋友。

人生不易,不要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不要当众揭人之短,不要散布别人的隐私。要尽量体谅他人,维护他人的自尊,把面子留给他人,不要对别人造成伤害。生活里,一个德行好的人,听到是非会闭口不言,不妄加评论,更不会到处宣扬。所以管好自己的口德,是一种美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善恶相参,杂受其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有的人看起来其貌不扬,...

佛陀降伏毗沙恶鬼

世尊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在拔祇国的国界处...

人能循道义而走,他的福会更大

有一位公务员他是负责海关的,他们那个地区风气比较不...

【推荐】善业必须要有正确思想来引导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须赖的居士,名叫须赖。这个居...

愿罪业悉消灭

我们一生都是为了身见,为了享乐为了这些东西,一生为...

当别人遭受痛苦时不要幸灾乐祸

佛陀在《诸法集要经》中说: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

这种人最终是不会富裕的

一般来讲,从事杀生的人每次的收入都很多,但这些人最...

止息花言巧语可获得十种功德

《大方等大集经》:休息绮语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

简单判断肾功能的好坏

补肾的广告满天飞,补肾的大菜一个比一个受欢迎。然而...

高僧掠影--忏云法师

忏云法师(19152009)在台湾佛教界享有盛誉。法师法名成...

把生命价值建立在外在上,那你一定不开心

有一位九十二岁的老太太,儿女都过世了,先生也早已过...

【推荐】为过去而诵经,为未来而念佛,你为现在做了什么

学佛以后,反增烦恼?为什么身边的人都反对?问题不在...

你不节俭,这个家一定要败的

【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为人处事要常常有一...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有时候,我们考虑问题只是考虑自己。曾经有这样的故事...

懂得尊重身边每一个人

一只蚂蚁被风刮落到池塘里,命在旦夕,树上的鸽子看到...

乐观是可以传染的

有这样一位女士,她已经六十多岁了。在农村应该是满脸...

遭遇人生逆境后,应该如何度过

问: 一个人遭遇人生逆境后,一般都会怨天尤人,难以...

出家与行使孝道之间是否矛盾

问: 中国受儒家文化颇深,儒家孝道中不孝有三,无后...

如何面对人生毁誉得失而不动心

我们每天打开报章、杂志,可见舆论纷纭,人生百态,大...

观音菩萨德最优,正法名佛久证修

观音菩萨德最优,正法名佛久证修。 浩浩宏恩被沙界,巍...

面相与心态健康有关

人的面相,与心态及健康状态有关: 心情愉快,性格开朗...

文珠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义》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中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