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善恶相参,杂受其报

学诚法师  2017/07/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善恶相参,杂受其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有的人看起来其貌不扬,但是却非常地聪明;有些人看起来四肢非常发达,可头脑却很简单,这些差别都跟业有关系。有些人相貌非常庄严,那是因为前世造过这种业,比如向佛供花等等,但有时候说话也许会吓你一跳,声音很难听;而有些人虽然长相不美观,但声音却非常悦耳。这就是说,人的声音和相貌,有时候会不匹配。在现实生活当中,这种奇奇怪怪的事情非常多,这是因为过去生在造业的时候,善恶夹杂,今生感果时也就苦乐参半了。别别造业,感别别果,因果报应,毫厘不爽。如《福盖正行所集经》中说:“若诸有情,所作之业,善恶相参,杂受其报。”

知道业决定一切的道理之后,在当下种因时就要很注意了,因为种什么因,以后就感什么果。每个人都有一块心地,就跟田地一样,耕耘时种下什么东西,到时候收成的就是什么东西。古德常常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最怕因种错了,而众生畏果,果报来的时候,他就害怕了。果是由因决定的,如果真的怕不好的果报,就要在因地上努力避免。同时,对于所希求的好果报,也要在因上努力造作。

在现实生活中,做事情的时候,造善业还是造恶业跟动机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做任何事情时,一开始的动机就非常重要,动机要正确,要善良,到最后的时候,回向也要如法,也要善良,这样才能够确保所作所为的一切都是善的。但是,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是很难的。有时候可能发心很好,但正做的时候,什么业都夹杂在一起,贪、瞋、痴、慢、疑,什么烦恼都混合在一起,很多业就不清净了,现行的时候,肯定是杂染、清净搅杂在一起。那怎么办呢?就要靠最后的如法回向让它清净。因此,对于最初的动机和最后的回向都要把握好,尤其以最后的为准,因为最后的回向决定了造业的方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谐偶者,...

贤者五福德因缘

一日。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诸比丘宣说贤者五...

四姓平等,无胜劣差别之分

有一段时间,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里,摩诃迦旃延...

【推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国时期,刘备临命终之时,给儿子留下的遗嘱中,有这...

不求万事如意,只求万事如法

奉劝各位,在社会里边,不要热衷名利。名利好比过眼云...

杀食动物来补养身体,这是极其错误的

在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有些人的道德素质提高...

佛说不敬、非议或辱骂老师的果报

阿难问佛陀:世尊,若是有比丘,对他们的老师或和尚,...

为何有人先富后贫,有人却先贫后富

复有业初乐后苦。若有众生。为人所劝。欢喜行施。施心...

中国十大名寺佛教文化

一、灵隐寺 去过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有座灵隐寺,是古...

弘一大师《放生与杀生之果报》

今日与诸君相见。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

大乘佛法的之宗要

大乘佛法,为超脱世间而又适应世间的。则其宗要:在先...

世间之道不能了生死

我们讲道,它有世间之道与出世间之道之分。 一、世间之...

我们为什么不能虐待动物

一,恻隐之心,是道德的底线,人性的天良 最近,反对...

夏季清补解暑的必备六宝

夏季一到,炎热的天气让很多人都没了胃口。夏季的饮食...

如何转业力?如何忏悔消业

识得业力,不随业转 (因某寺院失火之因由,师父和大家...

随顺远离之道

过去佛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时,一日,舍利弗尊者告诸...

星云大师《佛教的福寿观》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昨天和各位说过了佛教对女...

【推荐】犯淫戒与持不淫戒的果报

毁犯淫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生死炽然。二、障...

海涛法师:结婚也是修行

我们每一人不可能都有出家的因缘,大都是居家修行,大...

净界法师:何谓「一心不乱」

问: 《阿弥陀经》提到,持名念佛必需做到一心不乱,...

菩萨有七事利乐一切众生

谓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于世间,而做善友,劝发诱...

别在烦恼当中浪费自己的生命

光阴就是这样快得很,我们现在明白应该使劲地抓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