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一用功便有境界,此实多半是魔境

印光大师  2015/06/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小女现年廿二岁,矢志不嫁,吃素念佛,业已数年。今春其母亡过,伊哀思笃切,数日不进饮食。后经弟子嘱其为母念佛,以期莲品转高,伊自后对灵念佛,寒暑无间。惟其念佛至纯一时,往往见十方光明,内现佛像。曾记今夏文佛诞期,伊闭坐佛堂念佛,一日,亲觉神游净土,脚踏地软如毡,天花时坠,见佛及二大士掠虚而过,观音菩萨并对之微笑,以手执柳枝洒甘露水于其额,并见无数或坐或立修行之士,相均美好有光,后因送饭伊吃,此境即失。弟子思伊所见,虽多与经论相合,然伊前曾依同善社法静坐二年,(现对同善社坐法业已停止数年)当时亦见有光明境界。

今此念佛所见不知是否净土境相,抑仍系前之坐功幻影,故特求我师判示。又此女对佛及观音诞期,及祖母父母与己生辰,多持一日夜不食清斋,弟子因阅诸经论,并无赞叹不食之文,即所立八关斋法,亦只制过午不食,弟子因此令其改持八关斋,不知持日,定要依法在佛像前受过否。又弟子阅经不多,不知竟日夜不食,与过午不食,有优劣否。再家慈长斋念佛,亦已数年,静中亦往往见有光明形像,如果不著此,亦得为善境界否。尚乞我师统一判示。

印光大师答:令爱宿根颇深。立此志愿,实堪钦敬。所言境界,或是圣境,然不可以此为是。但取一心,勿慕见境。果到一心,境不见亦无碍。未到一心,或所见不真,或见之生欢喜,皆足误事。近人多一用功便有境界,此实多半是魔境。即令是圣境,若心地不明,理路不清,一生取著,便致误事。不可不知。所言清斋,经中未说,梁傅大士(弥勒示现居士身)每行之,亦非不可行。若勉强硬饿,则固不必行。若安然无损,自在如法,亦非不可。又今人只可按常行道修。不可特立异相。以杜好名显异惑众等弊。(三编·答缘净居士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真的有前世吗

昨天,一名网友不断追问我:你相信前世吗?前世真的存...

神会六问六祖慧能

神会在广东韶州曹溪六祖慧能处住了几年,颇受慧能的器...

这两个念头,让你最快速增长福慧

佛法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修福,第二是修慧,即福慧双修...

离四法得涅槃者无有是处

大乘法教导我们的事很多,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像《涅...

改造贫穷为富贵的方法

1、忏悔自己过去身体、语言和心念上所造偷盗的罪业。...

分别与不分别,两者应如何平衡

问: 师父!您说对每一件事都打妄想,那你背后的生死业...

透过声音使心灵稳定下来

观世音菩萨由于修习《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证入诸...

在顺逆境中不为所动

佛陀说睹境不动难,意思是:身在顺逆境界之中,而能不...

一心念佛即能往生吗

窃谓末法世界,于禅、教、律中,能断惑证真,现身即出...

居士在家闭关精进佛七简说

汝欲令慈往生西方, 超凡入圣, 当竭力供养, 至诚顶礼。...

印光大师:为在家弟子略说三皈五戒十善义

(本文摘自《印光大师文钞》卷四) 悲哉众生!从无始...

念佛之人的「三不可」

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

世间上什么最强

有人问:世间上什么最强? 一、钢铁最强,但是烈火可以...

内心有感,外在有应

问:师父您好!我有一个疑问,佛菩萨为什么不在众生面...

海涛法师《六念处的教义》

佛世时代的一名大护法--给孤独长者,第一次见到佛陀的...

修行的三点开示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

袈裟的由来与殊胜之处

袈裟,梵语音译为迦沙曳,义译为不正、坏、浊、染等。...

从讲八卦到念经持咒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美语刀下能留人。美好的语言...

圣严法师:不知不觉布施了一千万

我有一位弟子,在二十年前家中尚不富有时,便偷偷在心...

布施的四种障碍

布施的障碍,按照《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所说,略有四...

不可将心待悟

祖师们叫我们用功,常常说:不可将心待悟。就是说在用...

念佛时见到瑞相怎么办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