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

梦参老和尚  2015/07/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日常生活的发心与行道

我们一般人学佛,目的是什么?图现前的利益,怎么样能满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欲望.现在经常听到的就是如何发财,买什么股票能涨,买奖劵能中奖,当自己有了痛苦厄难,才想起念念经,拜拜佛希望苦难消除,如果他所要求的没有达到,就说佛法不灵,这是根本没有理解佛法人。

法是一种方法,佛是一位觉悟的人,你要是学到了这种觉悟的方法,就知道这个苦难是自己造的,过去生可能做了很多错事。不但过去,假使我是四五十岁的人,我以前在二三十岁的时候,也做过很多对不起人的事情,别说对外人,就是对自己的六亲眷属,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对不起,这样想的话,我们学的法就能用的上。

因为佛教导我们的,并没有脱离日常生活,就是在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人以及遇到的一些事,你要是个有智能的人,处理的方法就会不同;没有智慧的人,处理的方法又不同。我们处理的方法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其它的人。

我们学习佛法的目的,就是学习如何有智慧,有了智慧你的目的(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了,那是你的目的是什么呢?菩提道!你发心的时候要走这条道,否则其它都是迷惑的道路,都会把你带向烦恼,这条道叫觉道,又叫菩提道,你不要去三恶道,也不去六道轮回了,其它的道都不要走,就走发菩提心的道。

学习佛法就是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用智慧的心指导我们的一切行动。如何指导生活呢?比如你上街买菜,不要过分挑捡有些人把人家的菜捡了又捡,剥了又剥,菜被捡的不能卖了。你该拿多少就那多少,不要特别挑,这就是大悲心。要多为被人着想,处处以众生的利益为考虑才行。还有更平常的,比如你在家做饭,你也要会发心,你要想凡是吃了我做的饭,都能够舍恶向善,发菩提心,都能离苦得乐,同成佛道!虽然是平常是,可这就是最深奥的佛法,现前一念心,每天如是发愿,如是练心,你就是真正在修行,在行菩萨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僧人的日常生活有哪些

寺院僧人的生活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一定是非常清静而悠...

生活味精,学会给人生提点鲜

有人说,生活就像是一杯浓稠的咖啡,每一口都是苦涩;...

【推荐】忏悔业障,必须生起这十种心

现在要忏悔业障,必须生起十种善心,从后翻破之,以为...

生活七巧,减少困难障碍

做人不能太过刻板、执着,不可以不知圆融、变通,否则...

见忍法师:如何发心

如何发心这个问题,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属普贤行愿...

戒律与生活

一、在家戒以五戒为根本 说到佛教戒律,主要有两种:...

日常修行的七法

自古以来,百姓将每日的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称作开门...

海涛法师《慈悲的生活》

如果你静心伫立街头片刻,你会发现擦身而过的每一个人...

定时定量定课坚持不断

从现象上来讲,从缘起上来讲,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修...

【推荐】信佛后没感应?其实这些都是三宝的威力

我们一般人做任何事情,都讲求效果。像我们做生意讲,...

一个人的相貌,随着他心里的状态而变

妙色呢,佛所示现的妙色身。为什么加个妙?这是化的,...

忏悔达到这个境界才是真忏悔

忏罪。我们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这样的认识,因为佛的...

佛的「四辩八音」

佛有四辩八音,什么叫四辩?就是四无碍辩: (一)义无...

结合科学以阐明佛理

忆于注经之初,曾拟广引最新科学成就,以为譬喻,或作...

流水有心终汇海——蕅益大师略传

农历正月廿一是净土宗第九代祖师蕅益大师圆寂日。蕅益...

世俗的爱情都是虚情假意

世俗所谓爱情爱自己吧?(虚情假意) 常常会看到很多年...

慧律法师《减少烦恼的两个原则》

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 。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

人生的修养

一、大事难事看担当 人的行为是事。事在人为,有什么...

净宗五祖-少康大师

1.生平 少康大师(?---805年),俗姓周,浙江省缙云县...

在家佛前自受五戒仪轨

(一)唱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

倓虚法师开示烦恼的由来

六种根本烦恼 这烦恼有多少种呢?可就多啦,略略地我就...

因缘和合

桂琛禅师参访玄沙禅师,玄沙知道他深研唯识法相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