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用布施来解放自己的贪婪

嘎玛仁波切  2016/0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用布施来解放自己的贪婪

很多人享有福报的时候,常常心存骄慢,不管拥有多少,总觉得不够。就算他得到整个世界的财富,还是不断拼命贪求,心中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有的人虽然有庞大的财产,却常常觉得自己一无所有,习惯紧紧守着钱财,舍不得用来做对自己今生或来世有意义的事,如果你教这些人去布施累积功德,他会说:“等我赚到更多的钱再说吧!”藏地人评论这种人说:“有些人活着的时候,已经拥有很多的财富,还觉得饥渴、不满足,在现世就感受饿鬼道的等流果啊!”更多的财富只会带给这些人无止尽的欲望,而无止尽的欲望带来的是更深的痛苦。

大部分的人不知道自己现在所拥有的福报,都是前世所累积的功德,是取之有限的,如果没有好好珍惜,不懂得惜福,会很快用尽。就像我们将钱存进银行里,如果经常去提款取用,却不存款进去,总有一天会用完。

珍惜福报的人,懂得不断累积资粮,让福报不断增长;不珍惜福报的人,就会开始衰败堕落。所以,我们应该要常常上供下施,上供所有诸佛菩萨,下施六道所有众生来累积资粮。凡是有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应该尽自己能力去做。没有人会因为布施而变得贫穷,如果我们用清净心和慈悲心去供养或布施,最后得到福报的一定是自己。

我们看看,现在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活得潇洒自在,游山玩水,非常安逸地度过晚年;相对地,也有很多拥有巨额财富的人,虽然年纪很大了,每天还在追求金钱,他们一直忙到面临死亡,才不得不放下。这两种人,哪一种才算是有福报的呢?真的很难说。如果后者认为这样的付出,是为了养活很多员工,当然是慈悲的表现;假如只是为了让自己累积更多的财富,不管他拥有多少钱财,都没法好好享受,那就和饿鬼道的众生没有两样了。

很多人认为,不多赚一点钱,就没有能力供养,没有办法下施,虽然这是一种愿力,但是拿上供和布施当借口,最终目的还是增长自己的贪欲;已经赚到了钱,却将当初信誓旦旦发愿要做的功德,放在一边,再找相同的借口,永远等着拥有更多财富时再去做,这是不恰当的,是自欺欺人的表现。

密勒日巴尊者曾说过:“要懂得从自己的嘴中,取下食物,施舍给别人。”这是劝戒人们要懂得舍弃私欲。一个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的人,就算拥有了全世界的财富也不会满足;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心胸会越来越宽广,人生会过得非常快乐。你想被不知足的心捆绑呢?还是用布施来解放自己的贪婪呢?

财布施主要是引导在家居士修学的善行,而出家众也要修学少欲知足。五浊恶世以及末法时期,有些出家众会放弃寂静苦修和精进修持的本分,以欺骗等造作恶业的手法经商,以经商得来的财富来上供下施,自以为这样是在累积功德,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出家众应该以少欲知足为要。

还有,很多人在世间上依靠狡诈的方式,或以杀生等等不善的方式来累积财富,自认为用供养就可以消掉业障,这种心态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他们已经失去真正纯洁的心,同时还在造作恶业,播种下有毒的种子,怎么能够得到纯善之果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积累功德福报的十件善事

一、戒杀放生: 皈依佛法的人,要有慈悲之心。不能戒...

捐献血小板的德超法师:有什么事比挽救生命更重要呢

有这么一位佛教僧人:从2009年7月起,他在广州、佛山、...

向菩萨求财不灵验的原因

观音菩萨有求必应,求财得财,求子得子,可有时为什么...

我所鸟

佛陀与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来到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

长眉罗汉施神通度吝啬妇人

在十八罗汉当中,有一位罗汉眉毛很长,被称为长眉罗汉...

在经济危机下你可以过得很简单

有人预测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萧条时期,这个时期如果慢...

同样的布施,为何受福不同

为什么信佛好多年了,还没有什么成就,什么原因呢?我...

度化众生,要先修布施

佛法是福慧双修的法,福慧两足方能成为究竟圆满的佛陀...

把用在「低头」中的时间找回来

时下,微信在大众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强大的朋友圈...

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

今早,我和三位出家人踏上了回山的路。从临时住处出来...

抑制我们的怒气

从前有位富有的寡妇,在社交圈内以乐善好施闻名,她有...

念一句佛菩萨名号,功德无量

何以故,诸佛具足万德庄严,诸菩萨六波罗蜜以度无量众...

功课还没做完,可以明天再补吗

我经常给我们道友说,你念佛也好,你修行也好,你下定...

李嘉诚教育孩子的五条处世哲学

李嘉诚先生在教育子女方面是很成功的,他的两个儿子在...

开开心心过好今天

过去今天看今果,将来今天看今种;人生一辈子时间,高...

好家长必备的九个好习惯

一、终身学习与孩子一道成长的习惯; 二、真爱和严格...

每个遇到的人都是你的启示

爱与你相遇的每个人。每一个相遇的人都是你的启示。你...

净土法门对众生根机不设任何门槛

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

佛教徒能否养宠物

对于佛教徒能否养宠物这个话题,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过...

七字诗句说出了我们的本来面目

唐朝有一位叫乐休的禅师,曾经作过这样一首诗: 几见春...

林则徐:名垂青史的佛门弟子

稍懂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林则徐(1785~1850年)是...

慧律法师:拜佛与拜神有什么差别?

我们中国是一个有拜神、拜祖先传统的一个民族,所以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