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同样的布施,为何受福不同

梦参老和尚  2018/08/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同样的布施,为何受福不同

为什么信佛好多年了,还没有什么成就,什么原因呢?我们的身口意三业,造太多了,你不知道这是在造业。如果对照一下《大集十轮经》,你才知道身口意十业,十善业跟十恶业,十恶轮跟十善轮,特别难防护的。我们认为好像很容易,那是骄慢的想法,不是真实的。所以,菩萨以殊胜的方便善巧智来行布施,令一切众生都能够安乐布施,当你行施的时候,要发心要发愿,一定要具足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

同时菩萨以财布施,为除灭一切众生的苦恼,所以发心布施。众生在苦难当中,你发心布施,给他财施的时候,你要发心善巧方便,发心要引他入法,要引导他成道了脱生死;你还要放下一切,这不过是用财来引导他而已。所以佛教讲,度众生的时候,先以欲钩牵,渐引入佛道。先用他所喜欢的,他所缺乏的,引诱他,渐渐就能引入佛道,摄受他。同时在菩萨发布施心的时候,不需要跟人家比;不需要说那个舍钱多了,我必须胜过他,他舍一万,我要舍二万。人家是什么财力,你是什么财力,不要比,不要想超过别人。你行你的道就好了,没有胜他的心,无有粗犷心。粗犷心,心不柔和,不善顺,不调柔的意思。

当行布施的时候,财大气粗,夹杂了种种不干净不洁净的心。财大气粗不是供养心,所以我们在《地藏经》第十品上讲,地藏菩萨请佛说校量功德,说这个众生布施功德,为什么有一生享受?有十生享受?有千百亿生享受都享受不完?同样的财物没有增加,原因是什么呢?心不同。必须以菩提心,起码要没有胜他心,没有这种粗恶的心。

还有嫉妒心,嫉妒心很多人都有。还有悭吝心,虽然布施了,后来又后悔了,舍不得,悭贪嫉妒的,还有吝惜的。

这类行布施,不论所施的物,或多或少,“下至一食”,乃至布施个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日初时,日中时,日末时,三时都行布施,所得的福德也不大。甚至于连福德都没有得到,特别是对三宝,对众生也如是。无论布施的多寡,不要给自己求受果报,施不望报。我们中国的儒家也是这样的想法;布施望报的时候,你是有所企图,那不是布施了。乃至于布施虽然很少,也希望人家还报,这已经不是行布施了,“我做了好事了!”那样你的目的不纯了。

要是发心布施的,终不希求声闻乘果,发心布施,不要想证得阿罗汉果,这样发心就太局小。我们想了生死,那么断世间的集因,完了就是消灭世间的苦果,以修道的因,证得偏空的涅槃,不是究竟真空的涅槃,这种是求声闻果。想了生死,要证得大般涅槃,你发心就求佛果,发心就求证得菩提果。发这个心布施,是菩提心。所以说,不要希求独觉乘的果位发心布施,不止声闻乘的果位不希求,独觉乘的果位也不希求,两者合起来,就是二乘的果位。

于所施的物品,所施的物质,若多若少,“下至一食,但为希求一切种智”,就是求成佛。完了,做善事不论大小,念念的都是希求成一切种智,希求成佛果。这样的发心,就对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居士恭敬护持三宝,定获无上福田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将军武功高...

今生的际遇,是前世修来的

布施的道理,古往今来很多贤人哲士,都会用种种不同的...

众生的福报,随众生业而改变

在《法华经》里,诸佛就曾三变土田,把娑婆世界变成庄...

【推荐】布施他人骨髓,自己女儿得救

江西电视台一套有一档栏目叫《传奇故事》,这是一个以...

什么是念佛的最好时节

朋友讲了他亲属的一件事,他的亲属在单位突发脑溢血,...

福报要省着点用(南怀瑾老师的故事)

福报,是佛家用语。福报是果,因在于修。福报不是凭空...

皈依的发心与结果

发心、动机不同,结果也截然不同。按照发心、动机,皈...

圣严法师《要感谢接受过你施舍的人》

央视著名记者白岩松曾经采访过圣严法师。让他记忆犹新...

念地藏经的功德,一点都不会丧失

佛就跟普广菩萨说:你若见有人读这个《地藏经》,乃至...

对于一切圣人贤人、我们不要随便批评

佛所说的法,你信这法,却去谤那法,这都是灭法。如果...

你福报大,智慧不大,有什么用

希望我们的道友你读哪部经的时候,哪部经都告诉你修行...

一边想发财,一边却挥霍浪费

问: 如何发财? 梦参老和尚答: 很简单,做布施。我...

只看到挥杖鞭策的外相,见不着无相的慈悲

有一天,一头迷路的鹿跑进高山寺境内,明惠上人看了连...

大安法师:往生到边地疑城

我们看到《无量寿经》里面讲边地疑城有这么一种情况,...

获取他人对自己的善待

无论人得意时还是失意时,只有选择善待他人,才能获取...

有十种行持,可远离魔业的障碍和困扰

《八十华严》中说: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也就是...

吃素能维持血液的酸碱度

如果一个家庭主妇病倒了,既不能上街买菜做饭,让丈夫...

学佛越久,离佛就会越远吗

经常听说: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两年,佛在身边,...

至诚称念观音圣号化解冲突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有云:若三千大千国...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

为法忘躯的玄奘大师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四位著名的佛经翻译家。西行求法的...

一名退休妇产科医生的忏悔

以下所述,是发生在我母亲身上的真实故事。 因为母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