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临命终时无障碍该安立呢

净界法师  2016/0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临命终时无障碍该安立呢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起一些重大的烦恼——贪瞋痴,造一些杀盗淫妄的罪业。这种烦恼罪业的生起,它的病根只有一个,就是颠倒妄想。

佛陀解释颠倒妄想,是分成三部分来解释。

第一个,就是我们内心的感受。这个感受是来自于业力的刺激。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时,会由于业力的因缘产生痛苦跟快乐的感受,这个感受是没办法控制的。所以感受的下一剎那就刺激我们的妄想、想象,想象久了以后,就产生了一种执着。

所以,当业力与妄想、执着混在一起时,就很难改变自己的思考模式。佛法给它一个专有名词,叫作无明。就是说,它已经形成一种思想上的盲点。他明明知道这样做会创造痛苦,但是他还是会这样做,他为什么这样做呢?没有任何理由!所以我们凡夫在无量的生命当中,留下了很多的问题,但是最严重的就是颠倒想。这种颠倒想,从《楞严经》的思想来看,已经没办法自我调整。

因此佛陀的出世,第一个就是要解决颠倒想的问题。佛陀在解释颠倒想,要破颠倒想时,第一个概念,先解释业果的道理。就是说,生命的痛苦跟快乐,是由业力决定的,善业决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决定招感痛苦的果报。从业力当中,我们看到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业力在得果报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很重要的助缘——祸福由因,改变在缘。所以懂了业果以后,我们就开始去注意内心当中的业力。我们必须把重大的业力消灭,就是不能给这种业力太多的助缘。

其实,业果的思想,它的重点还不在断恶业,而是在断恶念。我们没办法去解决无量劫来所留下的业力,这是现实问题。生命太短,业力太多,尽虚空不能容受。从业果的思想,我们知道一个很重要的答案:我们虽然身负重罪,但是不要去刺激它。

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地雷,但是临命终时,无障碍是怎么安立呢?这些地雷你不碰它就没事了。所以,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就是你不要去碰它。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地雷,但是临命终时,无障碍是怎么安立呢?这些地雷你不碰。我们的生命中有无量无边的生死重罪,但是我们不能有强大的恶念去刺激它。

所以在业力生起现行之前,我们都还有机会,就是闪过你心中的地雷。我们的地雷太多了,没办法解决,到净土再解决是可以的。但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去碰触地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先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就是要闪过心中的地雷,不要让它在临命终时爆炸。从业果当中,我们开始去忏除罪障,积集资粮,创造一个临终安乐的环境,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注意自己的业力,注意自己的恶念,这是第一个思考。

从安乐的思考慢慢地我们提升到一种解脱的思考。前面是不要让自己产生痛苦,这个地方是不要创造一种生死的业力,这更微细,就是调伏爱取。

佛陀在解释调伏爱取时,主要是建立在无常——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基础之上。无常的思想就是说,虽然生命的安乐是美妙的,但是这种安乐不安稳,它夹带很严重的过失,就是“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我们得到了快乐,但我们感到害怕,担心失掉快乐,内心感到遗憾、忧恼。所以佛陀讲诸行无常这四个字,就等于把三界里面所有的果报,包括天界的果报全盘否定了。

诸行无常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三界没有快乐。一座房子起火燃烧了,谁能够幸免呢?就算有快乐,你还是在这座房子当中,房子在燃烧,你能够吃得下饭、睡得着觉吗?所以诸行无常,佛陀就是把前面业果建立的安乐果报全部否定了,三界里面没有真实的快乐,轮回是毫无意义的。就像做一场梦,你梦中很快乐,醒过来什么都没有,所以这个快乐没有意义,它迟早会破坏。

从有相的业果思想到无相的涅槃思想,其实这两个思想都不圆满。

因为业果思想偏重在有相的这一块,涅槃思想偏重在涅槃无相的寂静这一块,所以都没有中道圆满的概念。也就是说,业果的思想跟涅槃的思想都是佛陀的方便说,不是佛陀真实的本意,那只是出于对治。因为我们喜欢造罪,佛陀讲业果的道理;我们喜欢爱取,佛陀讲无常无我来对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宗发菩提心十种方法

菩提心的别相有十个。 一念佛重恩故;二念父母恩故;三...

念佛先除障碍

我们念佛,要先把念佛的障碍除掉。什么障碍呢? 比如穷...

三十六万亿同号阿弥陀佛,这样念佛是否功德大

问: 我在龙舒增广净土文看到可以这样念佛功德大:南...

七十岁的人切勿将念佛当作泛泛悠悠的事

日前陈豫堂来函,言汝父女二人均欲皈依,祈为取法名,...

大安法师:烦恼不断能往生吗

问: 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

病人将终之时,是为其开示还是念佛

问: 如何正确理解《临终三大要》中提到的病人将终之...

对业力生死凡夫,不能谈玄说妙

若据平等法门,非垢非净,则欣厌无地,折摄何施。但今...

念佛贵在专

清代有一位圆融大师,字竺峰,俗姓姚,湖州清德人氏。...

容易发怒,乃福气浅薄之人

韩忠献公曾经说:无论遇到君子或小人,都应当诚恳对待...

夜间经过坟墓如何克服恐怖心里

问: 我常夜间外出,甚至经过坟墓之处,心常惊怖不安...

不要把快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幸福的果报是善因与善缘和合而得。懂得因缘、果报、善...

经云: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

快乐和财富是啥关系?

现代的都市人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工作,学习,交流,聚...

种小因得大果

有一天,佛陀走出王舍城,到多根树村。村中有一个妇人...

大安法师:念佛如何才能专心

这是正常情况,不能说你一念佛就能做到一心不乱,这是...

供养出家人洗浴的功德

《贤愚经》记载着有关洗浴供养的因缘故事。 有一位天人...

七不出八不归,你误解了多少年

年关已过,启程出门工作的人多了起来,与此同时,有一...

六斋日的渊源

佛陀之所以制定每月的六斋日受八关斋戒,我们在前面已...

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

故无论粗细妄念,均须起灭随无而善护修。 妄念有粗有细...

十条处世必读励志格言

一:为人们多多少少做了一点好事,自己失去了很多,也...

星云大师最后的嘱咐

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等于季节有春夏秋冬的循环,物质...

大安法师:持名念佛的方法

问:念佛法门下手易而得效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