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印光大师在家往生弟子——丁大定居士

2016/02/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印光大师在家往生弟子——丁大定居士

丁大定居士,绍兴上虞人。寓杭州湖墅。家贫而寡,生二女已嫁,业女工以自活。

一九二五年,闻吴璧华居士宣讲佛法,仍皈依印光大师暨弥陀寺智慧法师,并受五戒。

一九二六年元旦,在家举行佛七,圆满后,往佛学莲社问讯黄大舍居士云:“承教念佛,已得无量利益。”因此信心弥坚,弃家住社,勇猛精进。嗣以社友发达,每日除朝暮课诵外,念佛三枝香。如逢讲经法会,届时往听,夜则趺坐念佛。

一九二七年,兴慈法师莅社讲经,发起建大殿,巨款难集。丁乃发心礼《华严经》,寒暑不懈,历时三年半,诚感佛慈,动人善心,立集巨款,完成大殿。拜经之余,仍常念佛行善不辍。

一九三四年三月十六日,忽患病,礼诵如常。至四月十七日病剧,决不医不食,求生西方,请众助念,是夜黄梦其问讯云:“去矣。”

问去何处,曰:“西方。”问:“何往西方?”曰:“救度众生故。”

及醒急往,见病重,为请法师开示临终关要。

先云廿二日去,但至廿一日,神志昏乱,言不合理,念佛亦旋念旋止,不类平日。黄见此情,知有宿世怨业为障,即高声警策云:“大定师兄,汝心定否?此时若不着力,千生万劫,出苦无期,切宜一心念佛。”又为高声开示怨鬼云:“念佛人十方诸佛护念,天龙八部侍卫,汝等若加妨碍,难免罪责。纵彼曾负汝等业债,我可为汝等解怨释结,起建佛七。汝等亦可随众念佛,则佛七圆满,同生西方矣。”

次日为起佛七,丁云:“原定今日去,因有二人牵缠,欲吾带往西方,吾当念佛,为彼等超生后再去。”从是三十人昼夜轮念,丁亦随念七昼夜,不进食,惟略饮水。更发心供佛斋僧,结缘放生,出资助修永明祖师塔院等。

至廿五日,谢众云:“再劳神两日,吾可去矣。”问其有无放不下,曰:“无。吾今念佛得法,随气来往,气在佛念在,气去佛念去。”

廿七日午时,请黄求大悲水,诵咒至廿一遍时,即向黄合掌致谢云:“承念《大悲咒》功德,我在念佛时,忽见阿弥陀佛,甚感甚感。”次晨二时,正共念佛,忽作顶礼状,高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嘱二女顶礼云:“观世音菩萨来矣。”

四时,忽念“南无阿弥陀佛”,仍作顶礼状,谓:“佛来矣。”高声念佛数百声,声渐低微,至辰时安详坐逝,年六十一。午后全身皆冷,惟顶门微温,趺坐如常,面不改色。五月初一日火化,见白烟朵朵向西去,获舍利大小数百。骨灰研末,和面作丸,供水族结西方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具足十信心,往生便有把握

第一相信有出生必有死亡(普天之下,从古到今,还没有...

观想念佛,观之事且从缓行

持名一法,最为末法透机之法。善导虽疏观经,实最重持...

【推荐】李木源居士的故事--癌细胞变功德林

在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件真人真事。这是一位新加坡华侨李...

莲池大师论出家与在家

莲池大师(1535-1615),字佛慧,自号莲池。俗姓沈,浙江...

极乐净土去此不远

没有得念佛三昧的众生,带业往生的众生,他临终感应道...

人当临终,唯此事为之有益

【原文】 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

净土行人的深信之心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

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义。一约...

佛视病人如亲子

佛住在舍卫国时,有一位长者,请佛及众僧去受供养。那...

不老不死的「我」在哪里?

波斯匿王向佛请问:我在未曾受佛教化之前,曾遇见迦旃...

公鸡与虫儿

有个儿童,才七岁,但常常找无德禅师,和他东南西北乱...

六根与六尘

过去,佛陀与众多比丘住在庵罗林的精舍时,某日,许多...

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

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开示...

有烦恼是因为没有学会放下

勇于舍弃并且敢于放下人生舶种种包袱,才能够轻装前行...

【推荐】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

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一个家庭不管老人,都把孩子...

凡夫的障怎么就这么重呢

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 这里我等也就印祖说把...

佛以什么态度来对待受苦众生

针对我们这些遭苦的众生,佛是用什么态度来对待的呢?...

天天都在等福报,那你永远是苦难者

为什么说诸菩萨不受福德呢?要知道,诸菩萨众是自觉觉...

静波法师:转变观念与临终关怀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应该说在佛光寺举办的第三届佛教常...

为什么提婆达多总想加害佛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种善因,不要种恶因,为什么呢?...

欲生净土不得怕死

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

大安法师:净土同修如何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

问: 面对五欲六尘的干扰和诱惑,念佛同修应从哪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