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佛示比丘四法要

2016/03/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佛示比丘四法要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等五百人共会一处。

那时,舍卫城中有一位敬奉三宝、受持五戒的优婆塞,命终之后投生于舍卫城中大长者家,长者的妻子怀胎时,世尊以天眼观察,知道这位优婆塞投生在舍卫城中最富有的长者家。同一天还有一位修习梵天之法的梵志婆罗门,身坏命终后,堕于地狱道,世尊同样以天眼观见。又在同一天,世尊也以天眼观见给孤独长者命终,来世得生善处,及于天上。也在同一日,世尊同样以天眼观见,有一位比丘僧入于涅槃。

世尊观见这四件事,便说此偈:

若人受胞胎,恶行入地狱,善者生天上,无漏入涅槃。

贤者今受胎,梵志入地狱,须达生天上,比丘取灭度。

此时,世尊从静室出来,前往普集讲堂,坐于堂中开示比丘众:有四种法,如果能够依之修行,命终之后便得人身。是哪四种法呢?即身、口、意三业及谋生之法都清净无有瑕秽之人,命终后得以投生人道。比丘们!还有四种法,会令人堕于地狱中,是哪四种法呢?即身、口、意三业及谋生之法都不清净的人。所以比丘们!如果有人亲近这四种法,身坏命终之后,将堕于地狱中。

比丘们!还有四种法,修习之人来世得生善处,及于天上。是哪四种法呢?布施无所吝惜、慈心仁爱、利益他人、以平等心利他。所以比丘们!如果能够实行这四种法,身坏命终之后,来世得生善处,及于天上。

再者,比丘们!更有四种法门,如果有人依此修行,身坏命终,断尽有漏烦恼,成就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如实了知自己不再受生死系缚,三业清净成就梵行,所作皆已成办,永不再受轮回之苦。是哪四种法呢?一为修习“有觉有观禅”,此为色界初禅之定;二为修习“无觉无观禅”,此为色界二禅之定;三为修习“护念禅”,善用舍念慧,将护此乐,此为色界三禅之定;四为修习“苦乐灭禅”,不苦不乐舍念清净,此为色界四禅之定,比丘应当修持这四种法门。如果能够修习之,便可以断尽有漏烦恼,成就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如实了知自己不再受生死系缚,三业清净成就梵行,所作皆已成办,永不再受轮回之苦。

因此,比丘们!倘若有族姓男女、出家比丘、比丘尼,在家敬信三宝、持守五戒的优婆塞、优婆夷,想要来世投生人道,应当学习方便法门,使身、口、意三业及谋生之法都清净无瑕;如果想要生于天上,应当勤求方便法门,落实布施无所吝惜、慈心仁爱、利益他人、以平等心利他等四恩;如果想要断尽有漏烦恼,成就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也应当勤求方便法门,加功用行修四种禅定。大众当如佛所言说,受持学习。

比丘众等听闻佛陀开示后,皆法喜充满,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三·增上品第三十一(七)》

省思:

经云:“欲知过去因,当观现在果;欲知未来果,当观现在因。”因缘果报是真理、是佛法的根本知见。众生今世造作善恶业因不同,来世随其业感而受报,如是因,如是果,因果丝毫不爽。“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吾等既得人身,得闻正法,当依佛所教,从因地如理行持,不犯众恶,清净三业,如理实践,人生必定愈走愈光明。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上班族修行受用的方法

佛法修行有动有静,动静皆可以修行,上班、下班也能用...

圣严法师《禅--人类意识》

一、佛教对人类意识的分析 佛教把意识分为心、意、识...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

怎么个修行?怎么修法?怎么修怎么行?首先要知道我们...

不观他人过,但观自身行

佛在《法句经》里说:不观他人过,不观作不作,但观自...

传喜法师:修行人能不能养宠物

问: 修行人能否养宠物? 传喜法师答: 像前几天讲我...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

一 出家要真参禅,参透未生以前; 一日凡躯脱落,灵光...

文珠法师《改善自己的命运》

我们皈三宝,坚定信仰,尽形寿修学佛法,一定可以改善...

怎样念佛才容易成就

我们学佛是以佛的心愿、佛的行为、佛的慈悲心来开发我...

一门出了七院士的钱氏家族

一门出了七院士,这在中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鸯掘摩的身心考验

作恶多端且杀生无数的鸯掘摩,在皈依佛门、加入比丘群...

寻宝

一处山城里住著一位大地主,他娶了很年轻的太太,并生...

不抛弃贪执,终将徒劳身心

诺尔巴堪布在厦门植物园的木碗专卖店,买了一个木碗送...

断恶修善,回向极乐

善恶的定义是什么?佛教所讲的善恶与世俗上讲的善恶有...

咱就信阿弥陀佛

汪居士是我们念佛堂的同修,年近七十。她朴实、勤奋,...

宣化上人:边修功德边造业

各位想一想,佛在往昔修无量无边的功德,才能成佛。我...

人值得学习的十一种水特质

我们做人应该向水学习,因为水具备人类值得学习的十一...

婚前性关系的七宗罪

一、婚前性关系容易使男女两人在结婚前分手。 有些女...

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

佛陀开悟之后,第一件事情,回到苦行林去度了五比丘。...

求地藏菩萨却「事与愿违」的背后

我们都是佛弟子,皈依三宝了,我们对佛法有没有疑心?...

修行要去掉这二十种错误观念

一、求佛而不修佛 佛法是修行法门,是从内心去参悟自...

菩提心的三种

从心力的角度来分,菩提心有如国王之发心、如舟子之发...

人生有三戒,要特别谨慎

一个人到了晚年,纵使有钱也不见得快乐。我们看到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