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生为一个人,先求认命再求开创

净界法师  2016/05/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生为一个人,先求认命再求开创

佛法对生命的观察,是一种无量生命的观念。我们在经典上看到佛陀对生命的描述,是说我们生为一个有情众生,已经经历过无量无边的生命。当然,我们也要即将面临未来无量的生命。所谓的今生,只是我们无量生命当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那么这么一个广大的生命,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呢?

从经典上来看,佛陀是要我们把生命分成两块来观察,第一块: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过去,你从什么地方来?就是过去跟现在这一块,这是一个业力所主导的因缘。大概我们今生的生命,只要跟结果有关系的,这个都是跟过去业力有关。比方说你今生是不是健康;比方说你今天的家庭因缘怎么样,你跟六亲的互动怎么样;比方说你的事业怎么样。这些都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跟你今生没有太大关系的。这个我们讲宿业所感,那是一个已经成熟的业力表现出来的。对这一块,佛陀告诉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认命。

很多人都说我们应该去创造生命,这句话是对的,但是开创人生有一个前题的,佛法是站在认命的角度去开创人生,否则你会有很多挫折感,因为今生的生命不是你说了算,不是这样子,不是你努力就可以成功哦,你没有那种善业力,你努力还是失败的。

所以,我们生为一个人身,首先第一件事情:先求认命,再求开创。我们不能够摆脱过去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跟过去切割的,除非你是一个圣人,你是一个法身菩萨。只要你还是一个业报身,只要你的生命还受业力的主导,你就摆脱不了过去。所以,我们为什么不断地忏悔,就是把罪业降到最低。我们今生一定要去继承你的过去,不管你愿不愿意。如果你今生很富贵,那你前生从布施中来;你今生多病,你是从过去生中杀生中来。这些你一定要承当的,没办法!“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今生的生命有一半是一个既成的事实。

所以,学佛第一件事情先要能够承担过去——先求认命,你必须对过去概括承受。这是人生的束缚的一面,但是人生也有希望的一面,就是你将往哪里而去。今生的果报,不是你能够决定的,但是未来你可以决定,这个就是我们说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应该培养一个美好的思想。你培养一个布施的思想,你来生就往富贵的果报而去;你培养一种慈悲的思想,你来生往庄严健康的果报而去。我们不能选择今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来生。但是你的机会,在你死亡到来之前,就必须做好准备。如果你死亡到来之前,你的心态还没有准备好,那么来生到了的时候,你又是一个“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所以,我们面对一个过去现在未来的因缘,有两种选择:第一个,你把所有的精神体力去经营今生,忽略了你内在的心地法门,就是你去经营外田——外在的环境,让你自己活得快乐。但是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事实:今生的因缘,你能够改变的很有限了,阿赖耶识一旦把这个果报变现的时候,它某种程度已经成熟了,今生努力改变的很有限很有限。但是你把所有精神体力用来创造今生的快乐,等到你临命终的时候,你怎么面对未来?这是个问题了。所以当死亡到来的时候,你充满了悔恨、恐惧、不安。

所以我们应该把大部分的时间经营内田,就是你心地法门,你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人生。所以人生,只要跟结果有关的,你尽量放下,但是跟过程有关系的,你要注意!我不能决定今生是快乐跟痛苦,因为这个是过去,前生的我已经把它做了,前生的我做的,今生的我要去承担。但是你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是你可以选择的。同样是一个逆境,我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障碍,然后怨天尤人,把你的心地法门破坏了,充满了埋怨;同样一个逆境,你可以把它当做你一个修行的考验,当做你一种增上的资粮,你产生正面的思考,结果那个逆境过去以后,增长你的忍辱波罗蜜。你虽然外田不快乐,但是你心中的田——那种忍辱的功德,建立起来了。

所以我们不能选择结果,但是你可以决定你的过程,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人生,这个是你可以决定的。所以今生,只要你到这个时候,今生的生命大概是已成定局了,但是来生有无量的可能性,所以佛教是重视来生。我们对于内在的思想的栽培,是很重要的!你必须培养一个布施的思想,你来生才可能富贵;你必须培养一种忍辱的思想,你来生才能够庄严健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忽略做人的教育会带来什么问题

在我们今天所受的教育中,往往把传授知识和技能放在首...

看你的内心世界,就看到你来生

古人常说: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什么叫开悟呢?从...

为了这一大事因缘——往生西方

今天我们《莫到老来方修道》,要讲到关于第二个大的部...

佛法宇宙观之欲界六重天

在我们欲界,与人类共属于欲界范畴的,还有六重天的世...

从财富投资到生命投资

由于学过经济管理,所以我也成了多年的股民小散。作为...

如何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解脱

引言 天在人们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它是美好、自在、...

谁说富不过三代,做好了福报也可以代代相传

人人都想拥有福报,但是福报是求不来、算计不来的,获...

【推荐】犯淫戒与持不淫戒的果报

毁犯淫戒果报,三涂果报。余报:一、生死炽然。二、障...

拾起是幸,放下是福

佛曰:非已之物对你并非吉兆。 禅者有言:行在路上,...

正确的助念心态

凡人即将死亡,乃生命中最为微弱时刻,许多临终者面对...

学佛者应如何防止过失

问: 学佛者应该如何防止过失呢? 慧广法师答: 人非...

真切工夫才有悟处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几句话,是...

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缘

当佛陀在波罗奈国鹿野苑弘法教化时,梵摩达王的妻子怀...

【推荐】男欢女爱的十一个疑问

《法华经》中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作为欲界众生,...

佛菩萨天天都在跟前,是我们不能够理解

无著菩萨在印度的时候,修弥勒菩萨慈心观。他在山里坐...

济群法师:吃素能吃蛋吗

问: 吃素后,蛋类能不能吃? 济群法师答: 严格的素...

佛说拔除罪障咒王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净居天上。为诸大众说微妙法...

谁没有熬过

初中毕业后,他开始自谋生路,第一份工作是做建筑工,...

楞严咒为一切诸佛之母,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持楞严咒: 向内开显真如,向外感通诸佛 欢喜、生善、...

走出宿命的阴影

从带业与消业往生说起 学佛修行,主要努力的目标何在?...

长夏须养脾胃,如何调理有秘方

中国人以农立国,讲究吃饭。其实一个人身体真正需要做...

圣严法师《对事不对人》

不论我们在公司担当何种职务,都要顾及整体,而且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