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时代的束缚是否是个人无法解脱的根源

希阿荣博堪布  2016/05/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个人和时代是怎样的关系?这其中存在矛盾吗?时代的束缚是否是个人无法解脱的根源?

希阿荣博堪布答:我想这个问题用佛教名词来说,主要就是个业与共业的关系,以及人是否能摆脱业的束缚。

并不存在独立、自有的共业,共业只是无数交汇在一起的个业。因缘具足的时候,需要感受相似果报的众生面前会显现共同的果报,表现为一个共同的时空,也就是一个时代和社会。就每个众生而言,在共业的时空里,他们仍然是感受着各自的业因果,所以个体无法解脱的根源在个业,在自己身语意的造作,而不在时代或社会。时代、社会并不是自有的存在,它只是无数个体的思想和行为的会合,在个体的身语意业之外,找不到单独存在的时代或社会。

业的力量虽然强大,个体却并不是只能被动承受。承受当然是必须的,自造业自受报,各人循业流转,无可代者,但是在承受已成熟的果报之同时,个体仍然有机会去改变因缘,进而改变未成熟的果报。

身处某个时代,某个社会,对于其中的问题,一味指责或袖手旁观都不会有帮助。要知道,那些问题、那些趋势的形成,每个社会成员都出了一份力的。你带着你的业,你的习气,你的因缘,来到这个时空里,强化着共业的种种特征和力量。

而要改变时代,改造社会,我们需要从自己做起,也只能从自己做起。个业改变了,共业才会改变。如果你希望在一个诚信、祥和的社会中过着有保障、有尊严的生活,那么你自己先做到诚信、平和、理性,尊重他人。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强大的惯性,身心活动一直是按着某种固定模式在周而复始,细观察下,我们很多的言行、思想乃至心念都会给现在和未来的自他带来伤害。我说的伤害是指会让人经历、感受痛苦。根据佛法,改变这种循环的外力有二:一是反省自己的行为,清醒地认知它们的性质和后果,对于已造成或将造成伤害的行为生起真诚的悔意,并下定决心以后无论如何不再重复同样的错误,这叫忏前戒后。再通过持续的觉察,在平常生活中把这份认识和决心落到实处。另一种外力是根除对自我的执著,证悟空性,现见诸法实相。

我们看到,在不同时代和社会,有识之士们,有着理想和抱负,对社会、对现象有着敏锐观察、深刻思考的人们,他们在寻求个体解脱、共同幸福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并不总是有结果,究其原因,恐怕跟上面讲到的两个方面都有些关系:对自己的思想言行所涉的因果没有真正深入的认识;对自我很执著,坚信我以固有实常的方式存在,我很重要,我的一切都很重要。

个人解脱的根源在于净化个人的身语意业,更进一步说,在于息灭个人内心的贪婪、嗔恨和执念,而不在于外部的环境。寂天菩萨说过,在整个大地铺上地毯是不可能的,然而只要穿上鞋,我们就能免受荆棘砂砾之苦。同样道理,只要内心没有了贪嗔痴,我们就能免受外界的侵扰,从痛苦中解脱。

大乘佛教行者在解决了个体解脱的问题后,再次回到个业与共业的关系这一点上,把特定、有限的时代社会扩大为十方三世,尽法界遍虚空,发愿通过自己的修行,以自己清净的身语意业之力,去帮助所有众生离苦得乐。

每个人的生命都或远或近地是其他人、其他众生生命的一部分,所以你的苦也是我的苦,你的局限也是我的局限,而我的愿,我的修行,我的清净善业也指向你的安乐清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计数念佛好还是用清净心念佛好

问: 用计数念佛好还是用清净心念佛好? 大安法师答:...

答非所问

世间各行各业,各人有各人的智识和经验,智识有累代传...

聪明人与老实人谁更容易成功

问: 社会上,聪明伶俐的人更受欢迎,较易成功;老实...

达真堪布:求来的福为什么是债呢

问: 求来的福报为什么是债呢?为什么将来要加倍地还...

如何掌握给亡者助念和开示的时间

问: 法师说,给亡者开示时,不要死板地每隔两个小时...

为什么一梦见保家仙,身体就生病

问: 我妈妈信仰佛教几十年了,现在除了住在家里之外,...

达真堪布:在一切环境当中解脱

学佛修行是大事!佛法是解脱的方法,是成佛的方法。简...

娑婆是虚幻的,为何还要行孝关爱礼敬呢

问: 既然娑婆世界是虚幻的,那为什么还要认认真真对待...

李嘉诚给儿子的财富真经

李嘉诚吐露了他的成功之道:对重大趋势要有悟性,方能...

观自在菩萨和观世音菩萨是同一个菩萨吗

观自在是我们因中修行的一个方法。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名...

把了生脱死当作头等大事

有两种世间法,有两种出世间法。一种出世间法是为了利...

黄瓜--厨房里的美容剂

黄瓜,厨房里的美容剂 别名: 花瓜、胡瓜、王瓜。 性...

舍利子是怎么来的

问: 为什么有舍利子? 中台禅寺答: 舍利为梵语,即...

失去是另一种幸福

或许生活就是这样:得之桑隅,失之东隅。生活没有永远...

回头阿弥陀佛像的故事

1082年2月15日晨,50岁的永观法师在佛堂经行念佛,忽见...

如何避免飞来横祸

问: 人生总有一些不如意事,有时飞来横祸,应怎么避...

什么是「定业」与「不定业」

这个定业跟不定业是说什么呢?前面我们讲这个业有两种...

不再为世间所囚缚

唐朝的曹山本寂禅师,是福建泉州莆田人,从小学习儒学...

印顺法师:人生究竟为何事

人生所为何事?平常人只说学佛,但为什么要学佛?其根...

当代佛教的健康发展到底要靠什么

如何面对传统 作为今天的出家人,我觉得很不容易。首先...

李嘉诚:没人愿意贫穷,但出路在哪里

人生的过程中尽管不无遗憾,但我学到最价值连城的一课...

人生十个「悟」与「省」

一、好与坏 好,自然欣喜,坏,不怨亦烦。好事在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