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五福临门」从何而来

济群法师  2016/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五福临门」从何而来

古人视“五福临门”为祥瑞。所谓五福,即长寿、富足、康宁、好德和善终。

一是长寿,福寿绵长,不是早夭或遭遇横祸而死,能够平安地颐养天年。

二是富贵,不仅富甲一方,且受人尊敬。而不像有些为富不仁者,虽然富有却遭人轻视。

三是康宁,身体健康,内心安宁,没有疾病和烦恼的困扰。

四是好德,宅心仁厚,慈悲待人,使福报可持续发展。

五是善终,临命终时如瓜熟蒂落,安详而去,为人生划上圆满句号。

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福报?就需要培植福田,播种善因。

我们在年轻时,往往信奉“人定胜天”,以为只要自己努力,什么事都做得成。有了一定人生阅历之后,会发现生活远不是那么简单。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机遇的差别、他人的提携或阻碍,也会带来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从佛教角度来说,所有机遇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源于自身的积累。其中,既有今生的努力,也有往昔的福报。

福报从何而来?正是来自耕耘。我们希望人生顺利,就要带着慈悲心去帮助那些贫苦无依的人,此为悲田;带着感恩心去报答一切有恩于我们的众生,此为恩田;带着恭敬心去尊重那些有德的师长和智者,此为敬田。

就像播种才能收获那样,只有培植好这三种福田,人生才能有源源不尽的福报。

所以,不必羡慕别人事事如意,总有贵人相助;也不必抱怨自己前途坎坷,总是怀才不遇。除了在各方面提升自己,多多培植福田吧!它并不是生来贫瘠,而是久未耕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受持八关斋戒,转现世贫穷

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竹林精舍弘化时,当时有无数已证得...

福德要在大众中修

修行要在俗世中修,福德要在大众中修,在大众中求。 俗...

浅谈净业三福

一般人都畏苦求乐,希望改变不好的际遇。释迦牟尼佛则...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积大德

都说厚德才能载物,我们要怎么才能积大德?我先讲个故...

圣严法师:为了广种福田

广种福田的意思是多结人缘。福田有两类共四种:两类分...

为何吃亏反而是福呢

可能有人会问,吃亏就是吃亏,占便宜就是占便宜,怎么...

修曼茶罗为什么可以积累福报

问: 众生所得的福报是通过前世布施供养得来的,为什...

真能念佛,自得世间福报

【印光大师云: 须知真能念佛, 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

佛与众生的根本差别在哪里

问: 佛与众生的根本差别在哪里?如何跨越? 济群法师...

天上福报虽好,但终归要堕落

比人类条件更为优越、其生存空间在人之上的是天道,天...

济群法师:四观化解嗔恨心

平时遇到事情时要勤修以下四观(不必全观,观其中之一...

有什么样的心,就会导致相应的结果

我们每天活在哪里?其实,并不在我们所以为的现实中,...

参禅的方法究竟是怎样的

禅宗一门是佛法的骨髓,但以心印心,原不是言语文字可...

四十八愿中的天人、声闻、菩萨有什么区别

问: 《无量寿经》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中,有国中天人...

如何理解佛教的「加持」

总有人会问:什么叫加持?看也看不见,摸又摸不着。对...

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

圆破色阴超劫浊 在整个五阴的对治当中,第一个所要对治...

斤斤计较,很难获得快乐

有人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的确,生活中有...

济群法师《佛教的财富观》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造...

净土法门之超胜

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

一边挣扎,一边念佛

我每天功课不缺,礼佛,诵经,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

圣严法师:只顾耕耘

绝不能用企图心、希求心、期待心修行。诸位怀抱着不同...

如果你理解他的戾气,他的戾气就开始减弱

沟通是为了理解别人,如果你理解了他的戾气,他的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