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聪明之人与智慧之人的区别

衍慈法师  2016/05/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聪明之人与智慧之人的区别

世间上很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例如生是从哪里来的,死后又去到哪里,在世上几十年有什么意义和价值等等问题。所以说我们居住的这个地球叫做欲界,人只有一口气存在,所面对的欲望,离不开财、色、名、食、睡,其实这五欲是罪恶的五条根。外界五花八门种种的物欲,如果没有定力,我们很容易盲目地跟着境界走,产生很多妄想,什么我见、我喜爱,我慢,乃至我痴等烦恼,令人心灵动荡。这些欲望,只要接触到,人都希望追寻得到、乃至占有。拥有之后,更不会安于现状,总会与人作比较,更会用尽种种方法去争取更多及更好。

聪明人常常运用自己在世间上所学到的知识去处理事情,不知道聪明只不过是根尘和合所产生“识”的作用,这种世智辩聪,不惜一切去争取,会令自己产生很多烦恼,人变得越来越迷惑,给自己制造很多痛苦之余,甚至会走错路,最后令自己堕落。吸毒是一个例子,环境污染又是另一个例子,有人为了赚钱或升官,用尽种种利己害人之手段去达到目的,这些人生百态,举目皆是。

有智慧的人就不同了,他们已觉悟到人生之真理,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懂得从正业中去获得金钱,孝顺父母、奉侍师长,以回馈社会为己任,把快乐带给大家,他人快乐即是自己快乐,他人有烦恼就去为他们解决。做这些事情不是为了名闻利养,而是尽自己在世上的因缘,付出一分绵力,所以不会把个“我”字放在第一位,用随缘随份这个心态去做有益他人之事,不论成功与失败,都不会得意或埋怨。失败之时,懂得用惭愧心去反省检讨,有错则改,下次会做得更好。与此相反的有另一类人士,他们不论对与错,为了保护自己,只要心内烦恼指数升高,便马上为自己辩护,产生更多的不满与瞋恨心。

你们认为后者有智慧吗?有智慧的人,即使事情成功了,会感恩大家不分彼此,众缘和合,才会成事。所以说有智慧的人,每当面对见闻觉知时,都会留意心中产生的感受,要自己觉醒。佛法不竟是从众生身上求。我们要得到进步,也是要在众人里不断去磨练。又能明白六道轮回,所谓如是因如是果,种善因得善果之道理,那么,对身口意就会谨慎用事,生活也自然过得开心自在,人生才有意义和价值。

在佛门里就有学习智慧这一科,所谓得究竟解脱的三无漏学,智慧,是从戒与定开发出来的,我们用戒来管理违犯之心,用定来指挥散乱之心,用慧来开导愚痴之心。先学做人,学如何去管好自己的心猿意马,对人上恭下和,处事明辨是非,做到处事恰到好处。不断去改善圆融自己的修养,把正直之人格树立起来,令自己做人处事合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至于定之修习,方法很多,总要经过一轮训练,简单来说,面对境界之时,先行深呼吸,停一停、想一想,找回自己的心,才不会恼乱行事,在顺境时,不会生起骄慢的心,也不会被快乐所转,这样就会容易找对应付贪瞋痴三毒之方案。

学不成功的,都是因为没有智慧,不愿意把“我执”放下,不愿意接受别人之意见,更不愿意把自己拥有的,好的东西让给别人;但不要忘记,人们的烦恼只因有“我执”,导致终日郁郁不乐。所以说要解脱烦恼,必须修戒定慧,发菩提心,有佛法智慧才有办法,这才是真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衍慈法师文章列表

道证法师《菩提心的慈悲与智慧》

我们听经学佛,目的是要开发出佛性来用。在日常生活中...

慧不贪欲

佛陀在舍卫国的只洹精舍度众时,城中有一大富长者,育...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

由于末世众生愚痴太坚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无法...

圣严法师《慈悲的智慧》

有许多人跟我谈到,他们旅行到贫穷国家时,经常看见满...

巧媳妇的故事

从前,舍卫国的波斯匿王有一个大臣,名叫梨耆弥,拥有...

九大古语人生智慧,受益匪浅

01 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战国策韩策》...

稍得世间智一点皮毛,便以为大彻大悟了

【原文】 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

用佛法智慧解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缘无所谓善恶,不粘著的智慧 《财富品质》杂志: 如何...

修行时应如何循序渐进

问: 人们修行时应如何循序渐进?应该经过哪几个步骤...

没有一个是求来的,都是修来的

所有的修行一定是向内安住的;你安住了,你不求功德,...

念头一转,福报就可以变为福德

有些初发心的菩萨很执着,会产生很多疑问,佛陀既然让...

微笑使人生更加美好

生活并没有拖欠我们任何东西,所以没有必要总苦着脸。...

余秋雨:佛教生命力的最终意义在何处

导语: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的智者已经习惯于抬头...

关起门念佛非大乘,不能成就吗

问: 有人说,关起门念佛非大乘,不能成就。我们是否还...

我不如别人自惭形秽该怎么办

问: 我是一名居士,在寺庙参学时,与许多出家在家众接...

现代真实因果报应的故事(有图有真相)

老人用事实证明不可以杀害生命 周老先生,是青岛市夏庄...

修身与养性

古人将修身养性相提并论,融为一体,其中许多有益的观...

不杀生的十大利益

释迦牟尼佛于《十善业道经》中说:当知菩萨有一法,能...

倓虚法师智斗阎王死而复生

一、到阴间去了 在当时,闹时令症的人最怕闹肚子,只要...

梦参老和尚:如何寻觅善知识

问:老和尚慈悲,弟子多年寻觅善知识,希望能够救济苦...

【推荐】每天睡觉前应发此愿

若入观及睡眠时。应发此愿。若坐若立。一心合掌。正面...

圣严法师:同事

「同事」一般是指在同一个公司或团体里共事的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