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无论离合,婚姻都是一场修行

2016/08/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无论离合,婚姻都是一场修行

关于如何处理家庭伦理关系,佛陀在《善生经》中把在家佛弟子在修行和做人处事中的责任和义务都讲得非常到位、非常明确。佛陀的教化契机契理,但古人比较重视哲理的探求,所以这部经典一直没有真正受到重视。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太虚法师开始重视并讲解这部经典。它的道理很浅显,其中一段详细的讲了夫妻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夫当以五事爱敬供给妻子。云何为五?

一者怜念妻子(忆念妻子操持家务的辛劳,生儿育女的辛苦);

二者不轻慢(不要有大男子主义);

三者为做璎珞严具(让妻子打扮得端庄美丽);

四者于家中得自在(家里的事情要让妻子做主,让妻子在家里有安全感);

五者念妻亲亲(爱敬妻子娘家眷属亲人)。

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其夫。云何十三?

一者重爱敬夫(感情是基础);

二者重供养夫(使丈夫在饮食衣服上得到及时供养);

三者善念其夫(体贴,经常要想到丈夫在外面工作很辛苦很劳累);

四者摄持作业(使家产不致破败,使事业不致破败,想方设法,来增益家庭的财富);

五者善摄眷属(使家庭和睦);

六者前以瞻侍(要能很好的侍奉丈夫的长辈);

七者后以爱行(背后决不说家庭、父母的长短);

八者言以诚实;

九者不禁制门(不要限制男方父母亲友到家里来,要热诚招待欢迎);

十者见来赞善(不但不限制人家来,来了还要欢喜赞叹);

十一者敷设床待(客人来了,应该有座位和住处);

十二者施设净美丰饶饮食(要用好吃的款待客人,温暖亲近);

十三者供养沙门梵志(恭敬供养三宝)。

做丈夫的只有五件事,做妻子的有十三件事,是不是不平等呢?

佛陀在2500年前男女极不平等的印度,提出丈夫要怜念妻子不轻慢,足以可见在佛陀的眼中,一切众生平等无二,皆有佛性。

这十三条讲得非常全面,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说明。一是作为妻子对待丈夫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主要是前三条;二是第四条,家产事业的问题;三是第五至第八条,讲如何善摄眷属的问题;四是第九至第十三条,如何处理家庭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供养三宝。这其实正显示了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很多非常关键的问题,都取决于女性如何把握、如何操持。近代印光大师在文钞中也反复提及:“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

说到这里,还有一部经,对于当今的家庭生活和婚姻矛盾的化解也有重要意义,即《玉耶经》。这部经是佛陀因须达长者(用黄金铺地建立祇园精舍的的长者)的请求,对须达长者的媳妇玉耶进行教化。在此经中,佛陀以其无上智慧对女性及为人妻的问题做出了精细剖析和精辟分类。玉耶因出身名门贵族、容貌姣好但不信佛法,出嫁到大长者家为人妻后,骄慢无理、不守妇道。佛陀因机施教,使玉耶深知自己的罪过,决心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并就此在佛前请受十戒为优婆夷,皈依三宝。

佛告玉耶。女人不当自恃端正轻慢夫婿。何谓端正。除却邪态八十四姤定意一心是为端正。不以颜色面目发彩为端正也。佛告玉耶。妇事姑妐夫婿,有五善三恶。

何等为五善。

一者为妇当晚卧早起,栉梳发彩整顿衣服,洗拭面目勿有垢秽,执于作事先启所尊;心常恭顺,设有甘美不得先食。

二者夫壻呵骂不得嗔恨;

三者一心守夫婿,不得念邪淫;

四者常愿夫婿长寿,出行妇当整顿家中;

五者常念夫善不念夫恶。是为五善。

何等为三恶。

一者不以妇礼承事姑妐夫婿,但欲美食先而啖之。未冥早卧日出不起,夫欲教呵嗔目视夫,应拒犹骂;

二者不一心向夫婿,但念他男子;

三者欲令夫死早得更嫁。是为三恶。

玉耶默然无辞答佛。佛告玉耶,世间有七辈妇。一妇如母。二妇如妹。三妇如善知识。四妇如妇。五妇如婢。六妇如怨家。七妇如夺命。是为七辈妇。

这部经典是以女性的婚姻生活为背景而说法,但佛陀也同时是在给已婚的在家男人说法,作为男人,应能体会到佛陀在告诉我们如何做丈夫。丈夫也可以分为七类:一夫如父、二夫如兄、三夫如善知识、四夫如夫、五夫如谦夫、六夫如怨夫、七夫如夺命夫。

佛陀的眼里没有男、女的分别,如能从无男女分别的层面来解读《玉耶经》,我们可以称此经是“现代家庭和谐美满的宝典”。这就更进一步验证,佛法的般若智慧,不受时空的影响,佛说八万四千法,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法为筏喻,意在彼岸。

希望每个在婚姻中的朋友,都能够从佛法中学习,修行圆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土法门实修之要径

阿弥陀佛西方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行持易而...

付出善举就是为自己所修的路

弟子跟着师父进城化缘。 进城后车水马龙好不繁荣,弟...

发心的重要性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个方面,修任何法门都好,首先是发...

【推荐】赚钱与修行--对生意者的忠告

很多居士会认为:我没有时间修行。因为我要去挣钱,等...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

用功人有两种难易:(一)初用功的难易,(二)老用功...

没有一朵莲花能否定淤泥

徒弟去见师父:我终于悟了!觉得今是而昨非,以前的几...

【推荐】古人的修身箴言

教子的金科玉律 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京华,...

人生道路中的三个不怕

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我常常用三个不怕帮助自己看破放下...

佛经中揭秘九种常见病的病因

中国人好吃,会吃,数千年来,也凝练了很多关于吃的智...

获得富贵果报的四种修法

可以让我们获得富贵的四种修法: 一、应时行施 是指应...

如何才能增长福报呢

我们的财富,往往都是通过布施行善等等方法积累下来的...

人可贵的九种心态

做事 人生在于做事情的过程,谋事而非谋人。成功是把...

惟贤长老《念佛与悲智兼修》

我昨晚上听到你们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诚恳,这是很...

【推荐】别把孩子养得「不知感恩」

星期天的晚上,饭菜已经上桌,我呼唤女儿:吃饭啦。等...

在理性和欲望的斗争中走向吃素

在很久以前,我还没有吃素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人要劝我...

佛像供久了有灰尘该怎么办

第一、准备干净盆,专为浴佛用。 第二、净手将佛像移至...

表扬能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

从孩子的成长过程看,婴儿必须经过足够的触摸,才能够...

重报轻受

唐朝时,西域天竺国有位戒贤法师,德高望重,名震四天...

以这个心来修观照,就会很快得定

我感觉我们很多道友,以为修行就是念佛、念菩萨圣号,...

要达到清净心和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吗

问: 弟子念佛老是会出现念头不专一,心不清净,是很难...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

昔日萧衍帝(即梁武帝)心中乐善好爱修行,礼拜志公和...

往生的心态比念佛数目更重要

我们从一个业障凡夫来说,佛陀施设的教导是先有法门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