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以这个心来修观照,就会很快得定

梦参老和尚  2020/11/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以这个心来修观照,就会很快得定

我感觉我们很多道友,以为修行就是念佛、念菩萨圣号,或者念大乘经典才是修行,反而觉得做饭、烧开水、或者游山玩水,都不是佛法,这就错了!没有一件事不是佛法,没有一件事离开你的心而能成就的,你要把一切法都运用到自己的心上,以这个心再来修行起观照,就会很快得“定”。

这个“定”并不是说六根都不动了。我所说的这个“定”不是指这个“定”,而是在眼观色、耳闻声、舌尝味的时候,都在“定”中,所谓“那伽常在定”,这个“定”要怎么修呢?就是要“观照”。

观照,在教理的术语,叫“毘钵舍那”。“毘钵舍那”,叫做“观”,“观”就能够得到三昧、三摩地、禅定、奢摩他、止。这些都是一样的,名词虽然很多,但是,意思只有一个,简单的说就是“定”,“定”了才能生慧,没有“定”的慧是没有根的。

这个“定”要怎么学呢?就是心里上经常的觉知,心里觉知就是明白。佛就是觉,也就是明白,你明白了,正知正觉了,这就是佛。经常有佛的觉知智慧,觉知观照。觉知观照什么呢?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观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但观照的方法是随个人的做法而有所不同。

我以前观照的方法,是念阿弥陀佛或者念地藏菩萨,用呼吸的方式,吸气的时候就念“阿弥”,呼气的时候就念“陀佛”,或者“地藏”、“菩萨”都可以,你用久了就可以一鼓作气了。一呼一吸、一吸一呼都是地藏菩萨,随时这样念。

有一位缅甸的大智者马哈希禅师,他教导一种方法很适合我,但是他的方法不是像我以佛菩萨为名号。他都观照些什么呢?他说要观照吸气,往内吸气腹部就胀,往外呼气腹部就扁了,就观你呼吸时的腹胀、腹扁,思想自然就会专注在这个动作上。

如果我们不注意还是注意不到,他还告诉我们,你可以用手摸摸自己的肚皮,一吸气肚子就往上鼓了,一呼气肚子就扁了,专注在你肚皮上不放。人必须呼吸,但是这个做不住、念也定不住,用这种息念住的方法,念定不住跑了,你也不要着急,也不要非把它拉回来不可。

马哈希禅师的方法是不拉,我以前的方法是拉回来。好比说念头一走了,把它收摄回来。马哈希禅师是随着念头转变,他说,你观照腹部的胀扁,把能动念的心,跟你所观的,随你腹部胀扁的现象,就是观照使它不失,念念的使它不走样,念念的去观照。

就像我们拿箭射靶,箭箭都射中的意思。观照不失,如果这个念头跑了、岔开了,念头晃荡了,不观照腹部了,呼气时腹部自然的会扁,吸气时就胀了。吸、胀、扁,用手触摸,但是念已经跑了,不在这上面,怎么办呢?你赶紧对自己观想说:“散了!散了!”经你这么一说,你的散乱就回来了。

你说:“散了!散了!”散乱的现象就没有了,这就是“照”。这样的“照”就叫“念住”,念必须要住到这个胀扁里头,不要让它散了。你这样的对照一、两次,散乱的现象就没有了。初次使用的时候,你中间住久了就是呼吸,清清楚楚的“观”就是呼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如何对治念佛散乱与昏沉

学佛犹如掘井,认准一处,耐心地掘,不至得水,决不放...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

一念决定往生的信愿,才能感佛接引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

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

玉峰法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

一边念佛一边追剧,这样是没用的

念佛就要时时刻刻心中要有佛,用这个声音先摄住我们的...

不服气的修行者

有一位修行者与当时一位禅师修行的法门不同,他看到禅...

调出入息消除内心散乱

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

观不净相,生大厌离

优波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

法施比财施的功德还大

皈依佛、法、僧的弟子,是为了求解脱,求解脱是为了自...

每个人看见的地藏菩萨都不一样

【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

礼佛的一刹那间,十大愿王都具足了

十大愿,是总说的。我们昨天跟大家讲的是总相;十愿里...

梦参老和尚:如何寻觅善知识

问:老和尚慈悲,弟子多年寻觅善知识,希望能够救济苦...

心态对了,句句都受用

心态对了,句句都有受用。所以我们修学不得力,关键在...

最适合穷人称念的药师七佛

药师七佛: 南无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

坚守自己的信念

由于往昔的愿力,让我们承受了众多的苦难。其实生命的...

给人类肉类工业的十大传票

传票一:破坏雨林的帮凶。 雨林是一条3000英里宽的绿带...

为什么这么用功还会生病

有病,你怎么样对待病?当然我们要看、要治、要吃药。...

不失信于人

唐朝陆元方,曾为武则天时的大臣,为官清廉诚信。他在...

圣严法师:不离烦恼,也不起烦恼

《法华经》里将娑婆世界比喻为三界火宅,所谓三界,就...

止恶才能至善,自律方可自由

如果你问一些人:你信佛吗?他们会脱口而出:信佛! 如...

济群法师《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生命,最希望得到的是幸福。如何才...

给青春的十五句忠告

1、生活里那些所谓的困难,不过是在区别哪些人是在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