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三个小孩供养白珠

2010/12/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无量劫以前,一切度佛于世间弘扬佛法。一日,佛陀和弟子们出外托钵,遇到三位穿着华丽、正在路边嬉戏的孩童,他们看见佛陀及众比丘庄严的相貌与威仪后,心生欢喜,想要发心供养。于是,站在两侧的同伴问中间的孩童说:‘我们手边没有香花,要用什么供养呢?’这位孩童说:‘我们可以取下帽子上装饰的白珠,用来供养佛陀。’于是孩童们分别取下帽上的白珠。接着,中间这位孩童又问两旁的同伴说:‘你们心中有什么愿望?’其中一位说:‘我希望未来能像佛陀右边那位比丘一样具有智慧。’另一位孩童则说:‘我希望未来能像佛陀左边那位比丘一样具有神足通。’站在中间的小孩则说:‘我希望未来能够像佛陀一样,成就佛果。’当时,天上有八千位天子共同赞叹三位孩童的发心,祝福他们随心满愿。

于是,三位孩童来到佛陀面前,恭敬虔诚地以白珠供养,并将白珠洒落在佛陀身上。前二位孩童因发愿未来成就声闻果,所以供养的白珠落在佛陀的肩上;中间这位孩童则因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所以白珠落在佛陀顶上,并且变化成由珠宝编织串连而成的宝盖,宝盖上还有一尊小佛像。

释迦牟尼佛说完这个故事后,告诉舍利弗:‘站在中间的那个孩子是我的前身,右边那位是你的前身,左边那位则是目犍连的前身。’接着,佛陀又说:‘舍利弗,你们当初因畏惧生死流转,只想出离三界、了脱生死,所以今日只成就声闻果报;而我因发无上菩提心,今日终于成就佛果’。

典故摘自:《阿阇世王经·卷一》

省思

同样一件事,由于布施者的因心不同,所得的功德、智慧、果报也就不同。人的一生,是由愿行引导方向,假使方向错误,人生就会黑暗,方向正确,则处处都是光明。修行学佛更要发大愿,要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省庵大师云:‘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为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时时以愿为基础,然后本着慈悲与智慧,身体力行,修行就有目标。若能至诚恳切地发大愿,才能进一步落实日常生活的修行,如此方能契入菩提心,成就一切菩萨行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欢喜心快乐做功德》

有的人会疑惑,做义工的「功德」,究竟可以让人得到什...

只知道缘来之福,而不懂得缘去之福

龙山的善国寺有两个和尚:悟空和悟了。一开始他们每天...

圆满财富的方法

从心里断除对所有的一切,包括对财富、身体的贪着,这...

【推荐】卖贫、卖贱、卖短命

阿槃提国有一个大富长者,资财很多,而他家里有一个老...

做供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

做供养要具足三个要点:第一,福田清净;第二,意乐清...

施与受,何者比较快乐?

问: 施与受何者比较快乐? 惟觉法师答: 帮助人、救...

财富从付出中来

我们追求的事很多,想得到的东西很多,希望拥有更多,...

布施的重点在于改造思想

所有经典的学习,是改造思考模式。我们尽量养成布施的...

佛示现涅槃,只为救度一切众生

昔日佛陀开示:诸佛为度众生故,方便示现涅槃,实而不...

好运不在于星辰

从前,在北印度的波罗奈斯住着一户有钱人家。他们为儿...

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

《六度集经》原文 昔者菩萨时为凡夫。博学佛经,深解罪...

出家犹如脱海险喻

过去,有位智光长者请佛陀为大众宣说出家与在家之胜劣...

济群法师《正信与迷信》

引言: 新年伊始,名为西园茶事的一间茶室,在苏州西...

办丧事不要用荤,否则会害了亡者

一九二四年,曾任两江总督的周玉山先生去世。他的儿子...

若能专一其心,感应道交就不可思议

我们拜佛的时候,必须要恭恭敬敬,不可以东看看、西看...

星云大师《谈情说爱》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我们前天讲的是谈天说地,...

离喜爱无忧,一切无恐怖

从喜爱生忧,从喜爱生怖;离喜爱无忧,何处有恐怖。从...

弘法也是心灵的慈善

问: 有些学者提出,社会在几十年左右将发生问题。因...

为富不仁待人刻薄者的悲惨果报

笔者有一位家住南部的教授朋友(姑隐其名)有一次告诉...

你喜欢哪几种呢

喜欢付出,福报就越来越多; 喜欢感恩,顺利就越来越...

众生肉、子女肉、父母肉,有何区别

张居士学历很高事业有成,信佛多年,在全国的佛教界很...

追求成功与收获,却忘记本来的快乐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是如此之快,生活压力是如此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