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若能专一其心,感应道交就不可思议

宣化上人  2017/12/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若能专一其心,感应道交就不可思议

我们拜佛的时候,必须要恭恭敬敬,不可以东看看、西看看、前望望、后望望,不可以这样。你这样,那就是没有诚心,没有专一。

你拜佛就一心拜佛,持咒就一心持咒。好像我们在佛堂这儿拜佛、诵咒的时候,不要听见楼上有一个什么声音,心就跑到楼上去了;楼下有一个声音,又跑到楼下来了;街上有一个声音,心又跑到街上去了;门有一个声音,心就跑到门那儿去了,不可以这样跑。

不要管闲事,因为你拜佛比什么都重要;你诵经、持咒也比什么都重要。除非特别叫你管理事情,你再去管理事情;没有叫你管理事情,你不要管闲事,这样子你就能专一,这才是真正地供养佛,真正地礼拜佛。

真正的专一,就是用一个心来拜佛、来诵经、持咒,才能有感应道交的力量。所以各位说:“我拜了这么多佛,念了这么多经,持了这么多咒,啊!我修行了这么多年,一点什么成就都没有!”你想要成就什么?你在那儿拜佛,尽打妄想,尽想入非非,一边拜佛,一边打妄想,一边管闲事,这怎么会有感应?

所以修道必须要专一其心。我以前对你们说过,我读书的时候,在我的旁边或者有打鼓、打钟的,都不能扰乱我,我不被这个钟声、鼓声所转,能专心致志来读书。那么说这钟鼓的声音,我是不是听不见呢?不是的,也听得见,但是就不被这种声音摇动读书的心。

我们现在拜佛,也应该这样,一心拜佛,不被其他的闲杂声摇动我们的心。拜佛的时候,应该念这几句偈颂:

能礼所礼性空寂 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 诸佛菩萨影现中

我身影现诸佛前 头面接足皈命礼

“能礼所礼性空寂”,能礼就是指我们,我们现在是一个能礼拜诸佛的众生,我们“所礼”拜的就是十方诸佛,我这个能礼拜的众生和我所礼的十方诸佛,这两种都是空寂的。那么说:“空的就不要礼萝!既然空,还要礼他做什么?”不错,本性是空的,无为是空的;但是你想要证得无为法,先要从有为上做起。

所以你没有证到空寂这种空理的时候,不可以说:“既然空,我也不要礼佛了,佛也不要受我的礼,这本来都是空的嘛!”本来都是空的,这是真空;但是你要从妙有上着手,你要礼拜,所以这叫“能礼所礼性空寂”。

“感应道交难思议”,虽然性空寂,但是中间可有一种感应,这感应道交是不可思议的。你这儿礼佛,佛受你的礼,你增加你的福慧,这是感应道交难思议。

“我此道场如帝珠”,我这道场就好像帝释天的宝珠,这宝珠什么都会现出来,“诸佛菩萨影现中”,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法身的影都会在这宝珠现出来。

“我身影现诸佛前”,我现在在这儿拜佛,我这身形、这个影就现到十方诸佛的面前,所以你供养一佛,也就是供养一切佛了;你供养一切佛,也就是供养一佛。那么我的身体和诸佛的身体都互相在这宝珠现出来。

“头面接足皈命礼”,我的头面和手都接到佛足上,我一心皈命顶礼。

在拜佛的时候,要诚心诚意来念这几句偈颂。你拜哪一尊佛,就加上哪一尊佛的名字,譬如我拜释迦牟尼佛,就说:“释迦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释迦前,头面接足归命礼。”你若拜观音呢,就说:“观音菩萨影现中,我身影现观音前,头面接足皈命礼。”

在拜佛的时候,你若能专一其心,那个感应道交就不可思议。所以无论哪一位在念佛时,就要像一个念佛的,不要各处看,无论哪里有动静、有声音,都不需要管它,就是不管闲事。

那么念佛时要专一,拜佛时要专一,供养佛时要专一,你诵经的时候也要专一,持咒的时候更要专一。所以我们这儿诵经持咒,旁边有什么声音,我们都不知道,那就是得到“持咒三昧”了。你说这么多年也没有得到什么感应,你那儿尽打妄想,怎么会有感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推荐】依止不生灭心为本修因

在楞严经当中就是说,你整个修行的起跑点,第一个出发...

修行的十大要点

一、孝养父母 佛教以孝为本,孝养父母是佛门的最大根...

修法最难的是不中断

假使你每天念地藏圣号,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

弥陀光明加持,病症不治而愈

我小时候是个顽劣的孩子,尤其喜欢杀害小昆虫,曾经回...

星云大师《日常修行》

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里。修行离...

修行就是调整自己的心

修行,就是在生活中、工作中,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

精进程度取决于对苦的了解程度

在初转法 轮的时候,悉达多教导了我们四谛:苦谛(什么...

行住坐卧都要不忘念佛

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

情欲心太重会堕落畜生道

我们人为什么色欲心,这个淫欲心那么重?情爱的心那么...

人是如何来投胎的

人做人的时候,是由第八识先来的。这个第八识,就是这...

一念百病消,念佛能治一切病

普发威光主药神,得方便令念佛,灭一切众生病解脱门。...

宣化上人:遇到怨贼的时候,不要生恐惧心

想起我住南华寺时,曾遇到这么一回事:在九月十九观音...

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问: 一位法师说本师释迦牟尼佛没有在任何一部经典上说...

口业的四种

佛教把口业分为四种:恶口、两舌、妄语、绮语。 恶口...

放下万缘单提一念

一、劝不可减少念佛时间以习定 承询修定问题,甚为惊愕...

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

人不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才能快乐,也不是只有一个人呆...

海涛法师:贫穷的富裕

一 1.当一个人将自己的幸福不再看得那么重,而去关心...

享受五欲的快乐,求生信愿就不真切

佛一代时教所说的大乘经典,特别是般若系经典都是要让...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

惟贤长老《五戒、忏悔、发愿》

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以五戒为基础,什么是戒...

三法印之诸法无我

我们凡夫的心有两种攀缘,第一个,攀缘外境。第二个,...

北宋高僧元照律师

人世间常有一句俗话:叫有多少钱,过什么样的日子。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