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弥勒菩萨下生后的世界环境

界定法师  2016/12/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弥勒菩萨下生后的世界环境

关于弥勒佛的一些情况,北传的四部《阿含经》中,除了《增一阿含经》谈得比较具体,其他三部经典要么是没有记载,要么是语焉不详。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未来世的好奇心,现如今有关弥勒佛的事迹已是名闻天下,比如奉化雪窦寺属于弥勒应化的道场,目前正全力打造成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而每个寺院的天王殿端坐着的,正是笑容可掬、大腹便便的弥勒菩萨。

本经说法的地点是在舍卫国的祇园精舍,参加人员一般是“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阿难向佛陀请教有关弥勒菩萨当来下生后的一些问题:

如来玄鉴,无事不察,当来、过去、现在三世皆悉明了,诸过去诸佛姓字、名号,弟子菩萨翼从多少,皆悉知之,一劫、百劫、若无数劫,在国界若干,亦复明了。将来久远弥勒出现,至真、等正觉,欲闻其变;弟子翼从,佛境丰乐,为经几时?

佛陀告诉阿难:“弥勒出现,国土丰乐,弟子多少,善思念之,执在心怀。”说明当弥勒佛应世之时,那时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不错,起码比现在要好无数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将来久远于此国界,当有城郭名曰鸡头,东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如果以一由旬九十里路来计算,长度是十二由旬是一千多里路,南北是六百多里路,差不多相当于现在一个省的规模。按现在讲也不算很大规模,但在佛经里,这个“由旬”有没有特指,尚不是很清楚。

(二)这个国家人民生活条件很好,“土地丰熟,人民炽盛,街巷成行”,而且市容景观也非常怡人。

(三)在这种情况下,连那些平时挺吓人的罗刹鬼也显得十分可亲可爱,“鸡头城中有罗刹鬼,名曰叶华,所行顺法,不违正教,伺人民寝寐之后,除去秽恶诸不净者,又以香汁而洒其地,极为香净”。就是说连平素那些邪恶的罗刹鬼也主动为人民办实事,当大家进入梦乡后,罗刹鬼会主动把整个城池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一切都是“所行顺法,不违正教”的结果,也是弥勒佛道德感化的结果。

(四)当弥勒佛应世之时阎浮提这个地方,居住环境也是相当适宜,不像现在山峦起伏,极不平整。不过不用着急,再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一切都万事大吉,那时气候相当宜人,“时气和适,四时顺”。而且,“阎浮地极为平整,如镜清明,兴阎浮地内,谷食丰贱,人民炽盛,多诸珍宝,诸村落相近,鸡鸣相接”。我们现在一提到黄金宝玉钻石,可能会觉得很稀奇,都想着法子去购买佩戴。可是到弥勒佛时,这些东西却是最寻常不过的东西,俯拾即是,如同满地的石子似的。“所谓金银、珍宝、砗磲、玛瑙、真珠、虎珀,各散于地,无人省录”。为什么大家都不愿去碰呢?因为人们的思想境界很高,认识到这些绝不是好东西,“昔者之人由此福故,各相伤害,系闭牢狱,更无数苦恼,如今此宝与瓦石同流,无人守护”。正因为有了这种思想认识,人们才会视珍宝为祸害的种子。

(五)人民心态大有好转,疾病也很少,“人身之中无有百八之患”,此时人们的贪瞋痴也大为减少,“贪欲、嗔恚、愚痴不大殷勤”,不像现在搞两极分化,世界局势起伏不定,动荡不安。那时的人们“人心平均,皆同一意,相见欢悦,善言相向,言辞一类,无有差别”。人们连邪恶的念头都不会产生,更何况有任何战乱的实际举动呢?

(六)转轮王应世。此时有转轮王名叫蠰佉,“正法治化,七宝成就”。拥有七宝,便可以达到“不以刀杖,自然靡伏”。

(七)弥勒降生。与轮王非常要好的有一位大臣名叫修梵摩,颜貌端正;其妻名叫“梵摩越”,长相是“极为殊妙,如天帝妃”。夫妇俩育有一子,名子就叫弥勒——也就是说,弥勒菩萨即是修梵摩与梵摩越共同生育的儿子。其出生大约与释迦佛相仿,都是“从右胁生”,而且拥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身金黄色”。

(七)出家成道。弥勒佛稍年长时,便出家修道。出家后,他在距鸡头城不远地方的龙华树下,在一个夜半时分成就无上圣道。此时世界震动,魔界也震惊无比,“七日七夜不眠不寐”,魔王亲自带队,到弥勒佛所,恭敬礼拜。

(八)为居士说法。弥勒佛与诸天说的法首先是世间法中的“三论”: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接着说出世间法,“欲不净想,出要为妙”。如果看到闻者发心欢喜的话,便说四谛之法。

(九)为出家众说法。据本经记载,弥勒初会为八万四千人成就阿罗汉果,蠰佉王的儿子、善财长者等人出家,成就阿罗汉果位;弥勒父修梵摩亦出家,断三结,必尽苦际。当弥勒第二会时,有九十四亿人皆是阿罗汉,说明证道人数呈几何级增长。到龙华三会时,度化人数更是不计其数。

(十)弥勒世寿为八万四千岁,弥勒灭度后,其法也可以流传遗存八万四千年。弥勒留给世人有一偈:“口意不行恶,身亦无所犯;当除此三行,速脱生死渊。”此即为弥勒遗教。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布袋和尚笑痴度世歌

无心话儿无心来,痴痴呆呆看世态, 是非曲直无须分,...

玄奘大师最后魂归何处?

唐朝时,弥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师晚年临终时,发愿往生...

由于不听闻此法,有一亿菩萨退转菩提

【原文】 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

弥勒信仰乃人间净土的归趣

无论是天下名山僧建多,还是天下名山僧占多,都形象地...

弥勒菩萨与一具腐烂的狗尸

无著菩萨前往鸡足山,他想面见弥勒菩萨后可以请求学佛...

佛弟子应该学习弥勒菩萨哪些精神

众所周知,弥勒菩萨为中国佛教最有代表性的佛菩萨之一...

弥勒下生经

大智舍利弗,能随佛转法轮,佛法之大将,怜愍众生故白...

佛前供一朵花,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

我们先讲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

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

人生不会总倒霉

人皆可圣。你们一再称我是经营之圣,我决不是什么圣,...

破除淫欲冲动的方便法门

世间一切苦恼,都由爱欲而起。世间凡夫无法断除爱欲之...

人生如过客

人的一生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如过客一样短暂。虽然...

念佛人如何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问: 人要想往生,首先得要不怕死,请开示如何才能坦然...

一滴水的思考

一滴水,单纯而透明,在阳光下却能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光...

佛法宗派大概

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

受菩萨戒没有过午不食,是不是犯戒

问: 弟子受了菩萨戒,但上班后,没持过午不食,持斋...

宣化上人:出家是最彻底的布施

菩萨中的大菩萨,他拥有最富丽堂皇的陈设,美轮美奂的...

饬终津梁(临终助念须知)

饬终津梁提要 临命终时,四大分张,众苦毕集。若非三昧...

【推荐】爱不是占有,放手不是抛弃

古代有个很有名的关于放手的爱的公案,说有两个妇人在...

谋人财产,结怨相报

这个财产都是人的外命,一般的人视财产如命,每个人来...

人生是一种承受

人生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

文殊菩萨化身乞丐,两次救助虚云老和尚

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