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 - 中国校园网

老比丘谈笑为佛所诃

2011/01/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天,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正当佛陀在为天人、国王及大臣、百姓等四众弟子开示佛法时,有七位远道而来的婆罗门长老突然出现。他们一到精舍,便恭敬地向佛陀问讯顶礼。

婆罗门长老禀告佛陀:‘世尊,我们虽处远地,却一直想要前来接受您的教导,但因诸多阻碍而未能如愿。直至今日,我们终于来到这里,见到景仰已久的圣者,恳请佛陀收我们为徒,教导我们了生脱死的圣法。’佛陀听了之后慈悲应允,并且为其剃度,婆罗门长老终于得偿所愿,跟随佛陀出家修行。

七位老比丘出家后,同住一间寮房,不但不用心思惟世间无常之理,反而经常在寮房闲聊出家前的种种俗事,逐渐忘记当初舍俗求法的决心。低语谈论时,还不时发出大笑的声音,毫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佛陀以甚深的智慧观照,得知这七位老比丘的寿命将尽,但他们却丝毫不知无常即将来临,仍迷失于世俗往事、共相嬉笑之中。佛陀心生怜悯,来到这七位老比丘面前,慈悲地对他们开示:‘出家应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你们为什么要大声嬉笑呢?一般众生皆认为自己有五种事物能够依靠:第一、仗恃自己年纪尚轻,第二、认为自己形貌端正,第三、以为自己身强体健,第四、依靠世间金银财宝,第五、凭藉社会地位名望。你们七个人在这里谈论俗事、大声嬉笑,又是凭仗着什么呢?’此时,佛陀为他们说了一首偈语:

‘何喜何笑,念常炽然,深蔽幽冥,不如求定。

见身形范,倚以为安,多想致病,岂知不真。

老则色衰,病无光泽,皮缓肌缩,死命近促。

身死神从,如御弃车,肉消骨散,身何可怙!’

佛陀说完偈语后,七位老比丘体悟佛陀的教诲,心开意解,真诚忏悔,当下证得阿罗汉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三》

省思

《佛遗教经》云:‘若种种戏论,其心则乱,虽复出家,犹未得脱。’故事中的七位老比丘,当初因渴慕佛法,突破种种障碍,才得以出家修行。后因一时迷失,沉溺于俗事戏笑,忘却无常逼迫。所幸在佛陀的教诫下,提起精进求法的道心,终能证悟道果。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了脱生死,发菩提心,广度众生。若能不忘初心,珍惜种种善缘,舍离乱心戏论,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不仅在菩提道上能有所契悟,更能利乐一切有情众生。因此,我们要时时警惕自己,提起道心,精进用功,方不负此生得人身、闻佛法之无上福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你还在害怕变化吗

一切法都在刹那刹那当中生灭。我们认为小时候的我、现...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如空注雨起浮泡,自...

人命如水泡,看起来很美但非常脆弱

有一位金转轮王,统治了四大部洲之后,跟帝释王平起平...

【推荐】在不坚牢中,求得牢靠的功德利益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世尊教诫比丘:在...

让人们能真切念佛的诀窍

阿弥陀佛哪个不能念?但偏偏不容易念。极乐世界哪个不...

宣化上人:糊涂生命糊涂人

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步骤,人有「生、老、病...

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

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爱得太深也是个错误

很多人问我,爱得太深,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我每次回...

妙观察 善分别

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波斯匿王前往顶礼佛陀...

粗布衣换高贵衣服

过去有一位穷人,为人工作,得到一件粗布衣。有人看见...

庵摩果与臭井水

有位老婆婆带着蜜浆和水果出远门,她走了一段很长的路...

六根与六尘

过去,佛陀与众多比丘住在庵罗林的精舍时,某日,许多...

转五蕴为五智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蔡礼旭老师:如何让孩子对父母有感恩心

引导孩子懂得知恩,知恩才能感恩 要教导孩子孝顺、报...

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

你是月光族吗?你是否认为钱只有花掉了,才是自己的?...

城市生活对修行是否存在有害的一面

问: 繁华城市对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一种舒适和便利。...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

有一个人想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上帝就对他说,清早,...

少些打工心态,多点儿事业心

为了钱,这个班我总是要上。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就试着...

抽烟的人可以往生吗

问: 抽烟的人可以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 抽烟是一种不...

谁改变了董事长

经常有许多企业家问我:「师父,慈济团体如此庞大,您...

如何消除业障与消业的征兆

一切法由心想生。罪由心起,必将由心忏悔。只有心地清...

为什么有人越学佛越苦恼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