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人间佛教不是庸俗化适应世俗生活的佛教

学诚法师  2017/04/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间佛教不是庸俗化适应世俗生活的佛教

网友:感恩法师,请问在家人对于人间佛教的理念怎么做,才可避免不被世俗化。

学诚法师:人间佛教,根本是“佛教”,方便在“人间”。怀成佛之心而行人天善业,则人天善业就成为佛道的一部分;若无成佛之宗旨,只重人天之利乐,则流于世俗。不能只看外相,根本在于对整体的把握,对宗旨的清晰。

网友:请问法师,倡导人间佛教会不会导致佛法世俗化?

学诚法师:佛法可以分为三乘,人天乘、声闻乘、菩萨乘,人天乘的重心在求人天福报、世间安乐,不是佛法所究竟想要达到的。菩萨乘以佛果为究竟所期,而以人天乘为出世的阶梯、度人之方便,这便是“人间佛教”的意涵。人间佛教,要牢牢把握究竟宗旨,才不会退入世俗,落入求世间安乐的境地。

网友:第二届宗风论坛中,提到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特别关注的当代中国人间佛教的重大问题,即人间佛教的人间性与神圣性的关系,以及神圣性是什么,敬请法师解析下。

学诚法师:人间佛教,包含两个因素:一是人间,二是佛教。“人间”,即以人为本位,针对历史上佛法注重死后精神之流弊,而重于开拓、改善现实人生;另一方面,其宗旨依然是成佛,即由人乘进趣大乘的佛法,既不停留于追求人天福报,又不局限于只求个人解脱的二乘修法,而是自觉觉他的大菩萨行。

网友:现在流行人间佛教,大致是想让佛教思想变换成世间人能普遍接受的形态,搞成大众化,而把自己推销出去,从而让自己立足发展,听到这个思想第一感觉是,佛法必然性地会变得低俗不堪,失去了神圣、庄严的宗教色彩,没有了超越世间的出世间境界,这合理吗?

学诚法师:人间佛教的提法,是针对历史上佛教注重死后、注重鬼神的流弊而做出的适应当下时空因缘的改进。佛法有三重境界:人天乘,声闻乘,佛乘,人间佛教不是仅仅停留在第一重境界的,而是趣向大乘行果的菩萨道,它重在现实人生的改善进步,并以此为基础进趣无上圆满的佛果。

网友:法师您好!请问现在的人间佛教与原始佛教有什么不同?好像感觉改动很大啊,人间佛教的究竟目的是什么?

学诚法师:对现代社会的许多人来说,如何正确地认识佛教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佛教走入社会一个最重要的基础。人间佛教不是庸俗化适应世俗生活的佛教,而是坚定佛教信仰的基础上,在人间行菩萨行、化导世间的大乘之道,重视从现实人生中去不断改善进步,提升人品、净化人心、建设人间净土。

网友:为什么我觉得寺院大多都有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感觉?不了解社会如何普度众生呢?不接触社会和普通人如何算人间佛教?你看那些神父,和普通人就比较近,常常倾听或者开导或者帮助人啥的。出家人似乎从来不这么做,是怕定力不够,还是只修自己呢?

学诚法师:此印象是由古来僧寺大多隐遁山林而遗留,令人误以为佛教是不问世事,与社会人生不相关联的。佛法在中国退隐山林,专用做出世的修行者,是因为佛法传入中国以前已经有了儒教学说经世治国,是中国的环境使然,并非佛法的本质。

网友:现代倡导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积极入世,此是不是大乘佛法?佛的十大弟子都是小乘人,我们是不是不适合效学?

学诚法师:是不是行大乘,是看我们的心,而不仅仅从行为上来判断。别人的发心我们不知道,所以真正要把握的是自己的心。

网友:法师,一方面经典内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要我们生起出离心;另一方面,为什么又要搞人间佛教,说这个世界这么好,那么好,让人们留恋这个世界。佛都说这是末法时代,会成住坏空,你们的努力有什么意义,是不是偏离方向了呢?

学诚法师:佛法有三个层面,一是安乐道,修五戒十善,种善因得乐果,符顺大多数人的追求;二是解脱道,对世间盛事发出离心,净化内心的贪染执著,希求出离生死;三是菩提道,以出世心行入世道,智不住生死,悲不住涅槃,广利一切有情。人间佛教是以世间法为度人之方便、出世之阶梯。

网友:法师,净土法门讲娑婆世界如火坑火宅,力劝人们赶快念佛到极乐世界去;可人间佛教却主张可以把人间建设成净土。请问这两种理论矛盾吗?

学诚法师:不矛盾,只是强调的点不同。到极乐世界去了之后做什么?修行佛法、培养悲智,为将来乘愿再来度众生、建净土做准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合掌的十六种含义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

常有恐惧心理,应如何改变

问: 我常常有这么一种恐惧心理,就是怕自己被冤亲债主...

食用含有动物的保健品是否如法

问: 当今社会食用保健品、保健酒的人数很多,其中有...

世间事业和修行能否两全其美

问: 世间事业兴盛和修行成功能否两全其美? 索达吉堪...

何故阿弥陀佛来了,为何不把此人接走

问: 有位信士,一次她病重,可能是她过去世种过善根...

大安法师:佛为什么不示现来让人增强信心

问: 我学净土法门,也念佛。我觉得如果阿弥陀佛能经...

如何将法消化成自己的生命

问: 如何将法消化成自己的生命? 慧律法师答: 要将法...

大安法师:什么是根尘脱落和大光明境

问: 我一直在家念佛,也没有什么成绩,据说有人念佛...

有人只是小聪明,有人则拥有大智慧

能够在内心深处明是非、辨真伪,而不张扬、不虚妄,便...

你杀过多少生命?

杀生之欲,最开始源于简单的动物本能,弱肉强食,为了...

患难病苦应称念观音菩萨祈求加护

称念观世音菩萨,患难病苦应念观音加护,眼疾尚未愈,...

死亡到来之前,你用什么心态来念佛

佛号虽然有救拔你的力量,但是你临终的时候,是否能保...

清代高僧省庵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讲净土宗的祖师,已经讲...

怎样改善不如意的婚姻

问: 我学佛之前婚姻并不如意;现有心与丈夫和好,但...

不断忆念你的清净本性

在整个修学当中,我们透过佛法的修学,开始内观,开始...

财施与法施

求陀那与安息罗比丘结伴到舍卫城托,在回只园精舍的路...

阿底峡尊者的临别教言

朋友们! ◎在没有证得菩提之前,是需要上师的。所以,...

禅的心要

大诗人白居易有一次请问惟宽禅师道:身口意如何各自修...

蔡礼旭老师:孩子迷恋电子游戏怎么办

从小先入为主及时引导 斗闹场,绝勿近。斗闹场是指电...

缺少的不是知识能力,而是胸襟和境界

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

鸠摩罗什大师--七佛译经师,凡情难测度

大师从弘始三年入关到弘始十一年圆寂只有短短八年的时...

让法宝流通起来

同修们看看这篇文章,流通经书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