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怨亲平等」的道理何在

太桥旦曾堪布  2017/08/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怨亲平等」的道理何在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亲人、有恩人,也会有敌人或仇人,世间各色人等在我们眼中充满了差异。然而佛法却告诉我们,内心中所有的喜欢或不喜欢,乃至爱与恨其实都是虚幻的,在世界的实相里一切皆平等。所以,佛法非常重视“怨亲平等”的修持,强调修行不能失于偏颇。这里所说的“偏颇”可谓无处不在。

例如:有些人愿意接受亲人的批评,但不能忍受怨敌的指责。对于亲人,再深再大的伤害都能宽宏大量;对于怨敌,一丝一毫的伤害也绝不容忍。而有些人则恰恰相反,对外人永远能和颜悦色,对亲人却经常横眉冷对。只要听到亲人的一句指责,马上就会反唇相讥。有时,在一起生活得越久,反而越容易互相发脾气。

再例如:从恩德的角度看,亲人一点小小的善意,我们常常会感恩不尽;外人深厚的恩情,我们很容易遗忘。或者反过来——亲人无尽的恩德,往往被我们被忽视;外人的滴水之恩,我们却愿以涌泉相报。

对于慈悲心也是这样,有些人对亲人充满慈爱,但对冤家仇人不仅毫无慈悲,而且充满怨恨。比如说,有些父母被自己的孩子咬破了手指,往往一笑了之;如果一条流浪狗朝他叫了几声,立刻会捡起石头狠狠砸向它。

还有的时候,我们在逆境中能够刻苦精进,遇到顺境就会放逸懒惰,这也属于偏颇。等等这些都要加以改正,修行,要努力做到“怨亲平等”。

那么,“怨亲平等”的道理何在呢?

首先,在漫长的轮回历程中,怨亲的关系是变换不定的。今生的亲人,过去世不见得是亲人,来生也不会永远是亲人;今生的仇人,过去世不一定是仇人,来生更不一定还是仇人。不用说前生或来世,就在今生几十年的沧桑变幻中,怨亲之间的转换也屡见不鲜——往日的对手最终化敌为友,昔日恩爱的夫妻后来反目成仇,这样的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

作为修行人,我们的目光要长远一些,胸怀要广阔一些。如果目光短浅、只看眼前,修行就会堕入偏颇。认识到怨亲关系的变换无常,修行才能做到平等。对于亲人要彼此关爱、善始善终,但不必过于贪执;对于怨仇,也同样不必太过计较,要一切随缘。

其次,无论怨家债主还是亲人朋友,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

轮回是没有起点的,我们无量劫来流浪生死,有过难以计数的前世,所以,现在的怨家也一定做过我们的父母,曾对我们恩重如山。如果只报答今生的父母,却仇视过去世的父母,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接受了这个道理,我们对任何生命,无论是亲人还是怨仇,无论是飞禽还是走兽,甚至对待非人或者魔鬼,都应该保持平等的怜悯之心,这就是“怨亲平等”。

从另一个角度看,是怨仇还是亲人,并不取决于对方,而取决于我们自己。朋友和仇人从何而来?如果我们总看对方的优点,自然会亲近对方,慢慢就能成为朋友;如果我们总是观察对方的缺点,自然会厌恶对方,发展下去就是怨仇。因此,是朋友还是仇敌,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如果想化敌为友,并不需要改变对方,只需改变我们自己。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修行的偏颇。

总之,修行要保持平等观。无论逆境还是顺境,无论痛苦还是快乐,无论怨仇还是恩情,都要平等对待,如竹巴三猛咒所说:“顺缘由它去,逆缘随他来,一切无所求。”这是修持平等心的珍贵窍诀,如果我们能够依此教诲来对待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修行就一定会有不可思议的进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遇到冤家对头千万不要生气

我们每个人都有冤家对头,但碰到冤家对头我们千万不要...

临终时冤亲债主为何不会化作阿弥陀佛形象

问: 临终时,怨家债主为什么不会化作阿弥陀佛的形象...

提起佛号,把瞋恨心降伏下来

当你碰到冤家对头现前的时候,瞋恨心有可能会上来,巴...

家庭不光是亲人的聚合,亦是利益的结合

父母、兄弟、姊妹、丈夫、妻子、儿女等虽是亲人,亦是...

【推荐】凡事太期待,结局必伤心

我有两个亲戚,她们的媳妇很像,都不做家事、好逸恶劳...

我们曾经发誓永不原谅的那些人和事

小时候,有一年过年,王小三说他有一个新玩具,叫粑粑...

如何看待「男女平等」

问: 现代女权意识抬头,许多新时代的新女性高喊女男...

【推荐】为什么这个社会这么不平等

我们有些个道友财富很大,无忧无虑,什么烦恼看着都没...

【推荐】如何才叫念佛有功夫了呢

前面说到我们最好趁年轻健康的时候把功夫准备好。什么...

21句话帮你去掉忧愁和焦虑

人总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珍惜,直到不再拥有时才会加...

女性脸上的斑点可能与疾病有关

女性脸上有一些色素斑点的话,先别忙着买化妆品试图遮...

面子有多重

印度著名的寂天大师说过:身上有疮的地方,最容易受碰...

禅房门外的绊脚石

方丈禅房的门外,是用青石铺设的地面,奇怪的是,正对...

星云大师《先与后》

各位法师、各位夏令营的学员们: 今天是本山七十年度...

不要以貌取人

回想起我年轻时,从台东要到花莲期间,曾在玉里的一间...

欲火害人(普明法师的故事)

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师,是济川赵氏之子。最初在泰山灵岩...

无须苛求太过

日本人仓冈天心所写的《茶之书》中,有这么一则有趣的...

世间的一切都是业力的显现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过年了亲戚朋友相互...

唯识宗独特的八种戒

唯识宗独特的八种戒,就是与人天乘和独觉乘不同的八种...

知苦才能离苦

无论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谛为根本, 如佛经里面讲...

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兹据净土三经及祖师之释,略明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把位置放低

有一个青年人,他对生活的不满和内心的不平衡一直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