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2017/09/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在劫初时期,世界将要形成之时,福报将尽的光音天天人,化生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以“欢喜”为食,全身光明,以神足通自由自在地飞行来去,彼此没有男女性别、尊卑上下之分,大众一同共生于世间。

当时,世间生出了“地味”,如同醍醐,颜色犹如生酥,味道甘甜如蜜。众人先用手指轻尝,逐渐对此滋味产生贪着,于是以手整团抓握而食,身上光明因此瞬间消逝,也不再具有神通。贪心重者,因为食用太多“地味”,体色变得粗涩枯槁,而食用较少的人,体色仍然保持光泽,由于外表出现差异,彼此之间有了高低胜负,进而衍生出是非。

由于恶法日增,导致“地味”消散,大众无不懊恼,哀叹灾祸降临。之后,地上又生出状如薄饼的“地皮”,虽然色美味香,但仍比不上“地味”。因为大众互相轻慢、共相争食“地皮”,逐渐“地皮”也消失无踪,地面又长出比“地皮”更粗的食物──“地肤”。

众生又因为争食“地肤”的多寡,而增长种种恶法,因此“地肤”也辗转消逝。虽地肥不生,却生出滋味甘美的两枝葡萄,但众生因多食之后,共相嬉闹,两枝葡萄不再生成。接着,大地自然长出没有糠壳的粳米,无须特别调和,便具足美味,众生吃了这些粳米后,而有男女不同的身形出现。

其中情欲重者便成为女人,众生彼此共相娱乐,互相瞻视而有欲想,于是共约屏处行不净行。其他众生知道了前来呵责:“你们怎么会做出非法、不该做的事呢?”行淫欲的男子受到他人谴责之后,随即后悔自己所犯的过错,扑倒在地,懊恼不已,与他共行欲事的女子,心生怜悯,为他送饭并扶他起身。

从此之后,世间便有“不善夫主”之名,而这个女子就被称为“妻”。此后有更多众生纵情淫欲,于是便建造房舍以遮蔽男女欲事,由此因缘世间正式有了“家”的组成,夫妻也开始共同居住一起生活。尔后,光音天福报享尽的天人,便堕落人间,入于母胎当中,世间因此出现胎生的众生。

此时饮食又再度退化,原本是自然长成没有外壳的粳米,转变为早上收割傍晚成熟,或是傍晚收割清晨熟成的粳米;当粳米采收后,又会自动长出没有茎干的新谷。人们因为要不断地收割,有人觉得每天收割太过辛苦,索性一次采收多日的米粮,大家彼此辗转起而效仿,有些人甚至一口气就收割了五天的米粮!此后,粳米逐渐生出壳皮,并且于收割之后,不再自然生出粳米,也出现了枯萎的禾株。

面临禾株枯槁的衰相,人们无不懊恼悲泣,彼此将房屋和田地都划分了界限。从此,人与人之间更显分别,时间一久,竟有人把自己的米藏起来,甚至盗取他人的粮谷,却没有人能主持公道,众人建议应当设立一名平等之主,能善护人民并且赏善罚恶,当时众人当中有一位体格高大、容貌端正,具足威德之人,被大众推举为典主,统理大众,世人称之为“王”。

最初的大王称为“刹利”,在刹利的领导之下,世界富裕安乐,总共有八万郡国,人们和乐相处,没有病痛,刹利王以法度治国,奉行十善法护念人民,如同父母疼爱自己的子女一般,人们敬重大王也犹如孩子敬重双亲一样。当时的人们寿命绵长,之后的大王渐渐不如第一位刹利王,人们的寿命也渐渐减短,减至十万岁、一万岁,至今人寿减至百岁。

从第一代的人民典主──刹利王,经过漫长的岁月,到第三十三代“善思”,先后共有十族的转轮圣王统领这个世界,此后一直传到师子颊王的儿子净饭王,净饭王之子称作菩萨,菩萨之子为罗?罗,溯至本缘,因此称为刹利种族。

典故摘自:《释迦谱卷第一·释迦始祖劫初刹利相承姓缘谱第一》

省思:

《法华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一念贪心,若无法及时觉察、觉照,贪念转增伴随而来的就是无量的苦难。观察光音天子堕落为人,就是因为心无法作主,尝到好味即心生贪着,面对境界时便生分别心,乃至缘于色相起淫欲心,因而引发一连串恶行,起惑、造业、受苦轮回不息。故知“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堕落于生死”,若能够断除憎爱,息灭贪瞋痴,在诸法因缘中不起分别想,必能成就解脱之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淫欲心的对治方法

男子欲重,女子情重。情与欲是学佛修行中两个很大的障...

【推荐】吃苦了苦,苦尽甘来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世事生生息...

轮回里的亲友和怨敌

父母等亲友,虽然现在对我恩重如山,但过去是否也是如...

体会生死,契合生死,利用生死

凡夫之心总是不断生灭,只是自己不曾察觉,也不会去注...

暇满人身最难得

生活在有机会听闻佛法的地方,这样的人身是无价的珍宝...

学佛的过程中为何会显得很痛苦

问: 对有些人来说,学佛的过程为什么会显得很痛苦?...

阿修罗界的因果相

本经的修学重点我们把它归纳起来,简单的讲就是要破妄...

富翁吃猪

传说过去有一个富翁一生行善无数,修桥铺路,救济鳏寡...

佛为长者说四种施

昔日,在舍卫国有一富可敌国的婆罗门长者,名叫蓝达。...

巨人与蚂蚁

从前,在澜沧江边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寨子。...

虔诚祈祷观音菩萨,韦驮菩萨梦中指点脱险路线

一九四一年,日本军队侵占香港之夕,有一位郑子嘉居士...

这个佛七改变了我

我叫净玉,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东林寺打佛七,这个佛七让...

益西彭措堪布:阿弥陀佛的十二光明

前言 了解阿弥陀佛的光明,对于修持净土法门非常重要。...

华严与人生智慧

非常感恩梦老和尚和王教授的因缘,能来此与大家聚会!...

净土法门 老少皆宜

少年莫道尚青春,生死无常不贷人。 花正开时逢骤雨,索...

出家犹如脱海险喻

过去,有位智光长者请佛陀为大众宣说出家与在家之胜劣...

人世,以爱的名义走过

一路上有太多的美丽的风景,让我们流连忘返;有太多动...

不懂取舍因果,信佛又能怎样

人们从生下来,除非有佛教信仰,很少有人会告诉你,杀...

观世音菩萨治眼法

观世音菩萨治眼法 救苦观世音 赐我大安乐 与我大方便...

祖师与你有什么冤仇

中国禅宗初祖达摩祖师的坟墓,在今河南省熊耳山的吴坡...

可否理解极乐只是一个化城,并未真正到家

问: 《金刚经》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

人能百忍自无忧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脾气粗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