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解生死无常,不被境界所转

如瑞法师  2018/05/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解生死无常,不被境界所转

在《法句经》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比丘出家修行,因为道心不足,贪恋于世间的东西放不下,有一天到叔叔家,看到那儿有很多小的玩物,金银首饰一类的,于是他动了心念还俗。

还俗以后他来到叔叔家帮叔叔做事情,但仍不能满足于他。随着欲心的膨胀,他变成了小偷。有一次偷东西被人抓住送到官府,根据他所犯的罪,已经达到了死罪,所以决定要处死他。

在处死的那一天,往刑场的路上,他碰到了迦叶尊者。因为他出家的时候拜迦叶尊者为师,尊者就对他说:“最后一个机会,请你提起正念。”对他做了这样一个开示。

因为曾经修行过,到刑场的时候他专注于正念上的修行,完全把生死置之度外。面临行刑的刀,即使架到了脖子上,他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恐惧。行刑的人见到这样的事情就想:一个临近死亡的人能够这样地淡然,他可能不是普通人吧?于是就白了国王。

国王就问他:“是什么力量让你对死亡都不屑一顾?”这位小偷说:“我曾经是一位出家修行的比丘,因为贪著世间的五欲,所以犯了这样的过错。幸亏碰到我的师父,告诉了我提起正念的方法。我现在彻底明白了,真正的快乐不是世间的五欲可以让我得到的。当我缘念于正念,就在这个时候,我得到了那份喜悦。”

国王听了这番话以后说:“既然你以前做过比丘,那现在放了你吧,你还可以去做出家人。”这样他又回到僧团当中,经过刻苦的修行,后来终于证了阿罗汉果。

我们在修行当中,可能有烦恼的时候,也可能有时候会退心,但我们一定要建立起来坚定的信仰,知道这个世间是无常的,知道包括自己都有死的那一天。如果我们不来了解生死无常,不常常地起观照,可能就会被当下的境所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为什么要兼修禅观

为什么念佛要兼修禅观?就是为了改变你的心态!因为你...

阿育王的百亿千金供养布施

佛灭度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国王。有...

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

《论语》中有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这句话说的是我们不...

一句弥陀,真心顶戴

一句弥陀,真心顶戴,人命无常,光阴不再。 来念佛的人...

把握时间付出良能,发挥生命价值

人的一生中,年少力壮只有一回;若想有再一次的年轻,...

生老病死颂

恩爱萦缠与么来,三缘和合住胞胎。 凿开混沌通身瑕,踏...

如何开示妻子同生极乐世界

莲池大师在未出家之前,他是示现一个结婚好了之人。他...

济群法师:如何消除我执与贪心

我们要消除我执,必须依靠止观的力量。通过禅修培养止...

贫人持戒脱离险境

佛在王舍城,为五百罗汉、菩萨千人说:从前有一贫人因...

是贪欲葬送了它

内蒙古草原上有一种鼬鼠,很有灵性,整天忙忙碌碌,不...

梦中仙人指路 临终正念往生

在浙江平湖有一位叫演良的居士,他是一个食品公司的工...

不救一虫,何以救天下

以前喜马拉雅山有许多修行人,有个老喇嘛和道友在那里...

为人处事要讲究方法

佛陀说法,讲究应机,提倡随机施教。 比如,对小孩,...

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如空注雨起浮泡,自...

茶饭禅

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数年之中,...

如何做到无欲无求

1、从世间法来说 要做到无欲 在世间法上,所谓的无欲,...

蔡礼旭老师:孩子虚荣怎么办

孩子虚荣是结果 原因在哪里 我们为人长者的价值观是...

日日熏修净土法门,正身端坐而往生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梦见宝塔,而湛生。幼试...

拜佛的十种功德利益

一、得妙音色:若多拜佛,相貌也会转变为好,音声和身...

天竺高僧善无畏

善无畏,是大唐盛世来自天竺的一个高僧,深受唐玄宗李...

教子之道

爱子不得其道,就是不慈。慈字之误用,在管教二字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