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为什么偏空涅槃只是个化城

净界法师  2018/05/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为什么偏空涅槃只是个化城

然此三人,修行证果,虽则不同,而同断见思,同出三界,同证偏真,只行三百由旬,入化城耳。

在《阿含经》的三乘人,他的过程不太一样。有的从四谛,从苦谛观察下手;有些从十二因缘的无明灭下手;有些人从整个六度的修行当中去体验无常无我,这过程不一样,但是结果是一样。

为什么呢?因为同断三界的见思,同出三界的生死,同样证得我空的涅槃。他们在整个成佛之道五百由旬中,只走了三百由旬而进入化城。化城就是说,这个东西是一种虚妄的假相。

所以在《法华经》上说,没有真正的阿罗汉。诸位!你想想看,一个人有色身,有内心,有身心世界,然后一直修、修,修到最后这个人消失了,身也不可得,心也不可得,这个人是本来有,修到最后变没有,有这种事情吗?这个人没了,灰身泯智了,他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在《法华经》上说,世间上没有“偏空涅槃”这个东西,“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它是个化城,佛陀变化的一个虚妄的假相,每一个阿罗汉都投生到十方净土的方便有余土去,继续亲近诸佛,回小向大。

《法华经》讲一个譬喻:有一个大富长者家里面有很多小孩。房子起火了,起火时这些小孩你要他出去,他不出去,强拉也没有用。大富长者就说:“你们不要在这边玩,这边危险,外面有羊车、鹿车、牛车。”有些人喜欢羊车,佛陀就说外面有羊车给你坐,有牛车给你骑。

这些人各有所好,有些人喜欢羊车,有些人喜欢牛车,有些人喜欢鹿车,都出去了。出去以后一看,欸,就问大富长者说:“你不是说答应给我们羊车、鹿车、牛车吗?”大富长者说:“这三种车都没有,只有大白牛车,更好。”

就是说,佛陀为了引导众生出去时,设立了一个偏空的涅槃。因为声闻人一听到万德庄严他不生好乐,他喜欢那种寂灭的偏空涅槃,佛陀就先用这样的假名字来引导他,所以“先以欲钩牵,再令入佛智”了。

现在我们要了解,阿罗汉在整个成佛之道,他的定位到底是什么,什么叫三百由旬。他了了三界的生死,但是他对于心性功德的开显,对于一切波罗蜜法的自在力,这一点就比较弱了。所以,阿罗汉于业力得自在,于妄想得自在,但是他在法上不得自在,因为他有法执。只有菩萨能够于法自在。

什么叫于法不自在呢?我们举一个例子。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说一件事情:有一天,大树紧那罗王菩萨,就是帝释的乐神,他应佛陀的邀请为大众弹奏了一首曲子。大树紧那罗王菩萨不是一般人,是菩萨示现。他双手弦音一动,阿罗汉受不了,很多阿罗汉就站起来了,手舞足蹈随着音乐开始跳动,乃至于尊者大迦叶也跟着大家左边摆一下右边摆一下。

这时天冠菩萨看不下去,就过去向迦叶尊者问讯说:“尊者!您老人家是佛陀的大弟子,又是头陀苦行第一,您怎么能够如此失态呢?”大迦叶尊者说:“我没办法。”他说:“一棵大树,大风来吹袭它,这棵大树如如不动;但是如果是用坏劫的风来吹它,这棵树就会连根拔起。”

他说:“你用三界的快乐果报来障碍阿罗汉,阿罗汉是能够不迷、不取、不动,但是你用佛陀的实报庄严土那种功德庄严来现给阿罗汉,阿罗汉就控制不了了,他只好手舞足蹈。”就是只能够随音起舞了。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明,阿罗汉在我空这一块得到很大的成就,但是法空这一块还有需要努力的空间。就是为什么佛陀必须讲通别圆教,因为他于法不得自在。

如果以《法华经》上来说,一个乞丐已经成功地脱离了贫穷,他从贫穷中脱离出来,但是他还没回家,他剩下就必须要回家了,他才能够继承他爸爸的珍宝,开显心性的功德。所以,为什么说他走了三百由旬,是这个道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其实从佛的角度,没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

佛是不是真的涅槃了呢

佛对待我们一切众生,就像对待子女一样,用他的法乳,...

佛陀身边千二百五十常随众的由来

佛经中常出现佛的常随众大比丘僧千二百五人,这一千二...

斌宗法师《涅槃是什么》

前言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槃,那么学佛修行的...

罗汉的含义

我们常说的罗汉实为阿罗汉的简称。为声闻四果之一,如...

为什么佛要示现涅槃

《法华经》讲,为什么佛要示现涅槃?佛可以长久住世,...

「穷子喻」对我们的启发

《法华经》讲了一个穷子喻。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离开他...

人生虽苦,但也是积集资粮的好地方

业感缘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积极断恶修善的价值之外...

迷时师度,悟了自度

六祖慧能在接了五祖弘忍衣钵之后,一路南下被恶人追寻...

在家佛子应如何孝顺父母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算是孝顺呢...

居士恭敬护持三宝,定获无上福田

古德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将军武功高...

吃肉,不只是跟众生结恶缘

这个不杀生我们再谈一下。《楞严经》不杀生的定义更广...

父母不在身边,应如何尽孝

问: 剩男剩女的今天,很多父母用孝道绑架婚恋,导致...

四谛

1、苦谛。 苦是受逼迫苦恼之意,主要指三界生死轮回的...

贫人菩萨因精进勇猛故,先成就佛果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看到有些僧众身心懈怠,不...

用佛法转变生活中的逆境

在佛教中,对待痛苦的方法,跟世间人截然不同。世间人...

往生的关键在你的心理素质

这一点当然古人讲了很多,就是说,要往生你必须感应道...

「四不」原则健全我们的人生

我这一生周游世界,云水行脚,到过不少地方,但在今天...

圣严法师《情绪从哪里来》

在混乱、紧张匆忙的时代里,人的情绪时时刻刻都在浮动...

宣化上人:不可以随便显神通

摩诃目犍连尊者,他是神通第一;但世尊多次警告他,不...

人生醒世妙语15句

一、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道德愈高尚则愈安全,权势愈高...

观修轮回无常,终将成就正觉

轮回是所有众生共同相处但很不和睦的的家庭,在这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