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文库-中国校园网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净界法师  2017/1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其实从佛的角度,没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有一条路,只是有人在成就一佛乘当中稍作休息而已。为什么有二乘、三乘呢?这是佛陀一时的方便,以暂时的假名字,用人天乘的名字,用二乘的名字,暂时满足众生的需求。

《法华经》举一个例子说明什么叫作开权显实。他说,有一个很贫穷的农村,大家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一个有智慧的大商主说:“诸位!我们不能继续在这边待下去。再待下去,我们代代子孙都身受贫穷。”村民说:“那怎么办呢?”他说:“我带你们到一个非常富裕的地方去,叫宝所,里面有很多的珍宝,很多可爱的境界,享受无穷的快乐。”

村民有点怀疑:会有这个地方吗?他说:“我刚从那个地方回来。”大家说:“那好吧。”就把东西整理一下,带了简单的行装跟着大商主前进了。走了三百由旬,历经艰险,经过种种的磨难,还没走到。大家已经累了,就说:“商主啊,我们没法走下去了,干脆回去算了。日子虽觉得难过,就过吧,我们没有体力了。”走了三百由旬就想要退转了。

商主说:“咱们不要回去,前面就有一个休息站,大家休息一下,有吃有喝的,好不好?”欸,那好啊!就去休息了。休息够以后,大家自然会要求商主说:“我们现在体力有了,心情改变了,是不是再往前走?”他说:“好啊!”大家就跟着商主继续把两百由旬走完,最后走了五百由旬。

《法华经》中佛陀讲了很多故事、譬喻,是要说明一个生死凡夫要他发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句话他讲不出来。那没关系,现在先别考虑众生,先考虑自己离苦得乐,先用快乐来引导他。你现在修五戒十善,能够建立一个来生的快乐。欸,他做得到,先把自己顾好吧,所以佛陀是“但以假名字”。佛陀在成佛之道中,施设了很多的休息站,只要你追寻佛陀,不会永远在休息站的,没有一个人会如此。

你看《法华经》后面讲的,没有一个人会永远待下去的。事实上没有真正的阿罗汉,佛陀敢讲空性让你入涅槃,就有办法把你带出来,要不然后遗症不是太大了吗?佛陀今天讲无常的道理,暂时让你入涅槃,但是无常的道理也会把你带出来。因为“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佛陀的法门,这个车乘只有一个终点站叫做“佛道”。

所以,阿罗汉到末端时,他坐不住了。法华会上,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他们本来好乐空性,到了法华会上大家都坐不住啦,觉得好像应该做点什么事情才对。佛陀说,欸,机会到了,该讲《法华经》了,该把他的善根启动起来了。所以佛陀在讲法时,会掩盖他究竟的目标,把这个法一时的方便先显现出来。但事实上,十方诸佛说的法,只有一个目标叫做“成佛”。这种概念对我们是很重要的。

就是说,在读《法华经》之前,我们认为法力不可思议。“你修的是五戒十善,就是人天种性”——从法门来判定一个人的种性,这个方法是错的。到了佛陀开权显实以后,心是真实的。就是说你发了菩提心,你在这边扫地,就是佛道的资粮;你发了菩提心,布施一个善法,也是佛道的资粮。心力来带动法力了。在《法华经》之前,佛陀并没有明显地说明出来,只说心能够带动法。我们以前会认为,法会影响到我们的心。

但是开权显实以后我们才知道,其实法门是善巧的。当建立了大乘圆顿的菩提心、空正见时,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但是你可以从现在的需求,选择善巧方便,但是不失其究竟的目标。

这个是《法华经》成佛的因地。要能够掌握善巧,又能够掌握究竟的目标,是成佛最快速的方法。这是佛陀讲到因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追求它是伤痕累累;逃避它却也非常可惜

佛陀真正的智慧,叫作安住心性、历事炼心。就是说人生...

圣严法师:不离烦恼,也不起烦恼

《法华经》里将娑婆世界比喻为三界火宅,所谓三界,就...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极乐世界是快速成佛的地方

有人说成佛一定是在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精进修持后还...

露地安然坐白牛

三车已息驰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成佛的七种功德

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

似清风甘露的四句话

在《法句经》二零四章看到了四句话,似清风和甘露飘洒...

日日熏修净土法门,正身端坐而往生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梦见宝塔,而湛生。幼试...

施与受,何者比较快乐?

问: 施与受何者比较快乐? 惟觉法师答: 帮助人、救...

孔子的九条人生智慧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孔子哲学的中心思...

从无明大梦中觉醒

何为无明 到寺院里来,就是要让自己觉悟,圆满的觉悟,...

忏云法师《修药师法门的感应》

我在建筑大殿的时候,有一位居士,他对我说,叫我采用...

学会取舍

要想当一名考古学家,就得舍弃城市里的舒适;要想做一...

大安法师:发菩提心过程当中八个「勿」

【惟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是心...

净土为何独指西方

【净土因何独指西,要令心念有归栖。一门入后门门入,...

人际交往的六不合七不交

一、六不合: 1、不与私欲太重的人合作,因为他们看不...

写给徘徊在修行路上的朋友

修行就是很苦的一件事情。其实修行说起来很简单,但是...

庐山东林寺昼夜经行︱三界如火宅 念佛归安养

2018年8月12日,东林寺每月一次的昼夜经行如期举行。下...

好人和坏人之分

大家都知道好是坏的反义词,坏是好的反义词,也知道好...

星云大师《如何消除烦恼》

人生在世界上烦恼的事情很多,譬如我们身体上有老病死...

修舍己之心,会不会被竞争淘汰

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鼓励竞争的,学习,工作,收入...

出家感悟: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纠结于是该成家立业,还是出...